一方承载农耕文化的木粮印

本文转自:宝鸡日报
一方承载农耕文化的木粮印
文章图片
一方承载农耕文化的木粮印
文章图片
付周勤展示父亲珍藏的“木粮印”
毛丽娜
“这个老物件名叫‘木粮印’ , 过去粮仓里把粮食表面整平之后 , 就用木粮印在粮食上面压盖上记号 , 目的是防止粮食被盗 , 其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数字监控 。 这是我爷爷珍藏的 , 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了 。 ”近日 , 眉县金渠镇宁渠村“90后”付豪鑫拿出这方颇有年代感的木粮印 , 向笔者讲述了它背后的故事 。
木粮印曾经的粮食“守护神”
“我爷爷年轻时是生产队的粮食保管员 , 负责看护村民小组的粮食安全 , 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给堆放好的粮食上面压盖上木粮印 。 ”付豪鑫说 , 提起爷爷付富贤的名字 , 村上老一辈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 称赞爷爷性格沉稳、办事牢靠 , 是大家信得过的人 。
付豪鑫说 ,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能够“执掌”木粮印的人都是村民选举产生的 , 爷爷因在村里德高望重、诚实守信、公私分明 , 所以被大家选中 。 后来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木粮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爷爷从粮食保管员岗位上退下来后 , 生产队把一方废弃的刻有“兴”字的木粮印送给爷爷 , 这个陪伴了爷爷半辈子的老物件就这样得以珍藏 。
说话间 , 付豪鑫拿出木粮印 , 笔者看到 , 这方木粮印呈长方形 , 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5厘米 。 因为年代久远 , 木粮印已有些磨损 , 失去光泽 , 但正面中间雕刻的纹路很深的“兴”字仍十分清晰 , 楷书遒劲有力 。 “这方木粮印是用质地比较细腻密实的梨木制成的 。 ”付豪鑫介绍 , 它的背面还安装有把手 , 其作用是压盖粮印时便于向下用力 , 比如在平整堆放的粮食表面向下压盖木粮印 , 就会出现凸起或凹陷的印文 , 以此为封缄标志 。 木粮印的作用一是相当于封条 , 封存后不能再动;二是代表着丰收 。 付豪鑫解释 , 其实木粮印与现在人使用的印章有些相似 , 也分朱文和白文两种 。 朱文印面反写的字是凸起的 , 按在粮食上正字就凹陷下去了;白文印面 , 也就是把反写的字镂空 , 按在粮食上正字就是凸起的 。
木粮印这种伴随着农耕文化应运而生的传统器物 , 曾经被老百姓看作是粮食的“守护神” , 如今已淡出历史舞台 。 但付豪鑫认为 , 木粮印不仅是一件传家宝 , 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 会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 。
一方承载农耕文化的木粮印】木粮印传承诚信的好家风
爷爷在世时常说:“木粮印就像一面诚信的镜子 , 检验着每个人的良知 。 ”父亲也常以这句话教育我和姐姐做人要洁身自好、讲求诚信 , 传承爷爷留下的好家风 。
付豪鑫回忆说 , 从他小时候起父亲就给他讲爷爷当粮食保管员时是如何保护集体粮食安全 , 如何压盖木粮印的故事的 。 “记得父亲说 , 他小时候每年秋收季节 , 生产队都会将丰收的粮食积攒成堆 , 然后叫来爷爷 。 爷爷手持木粮印 , 围着粮堆转完一圈 , 然后抓住木粮印把手 , 在粮堆上轻轻压盖下去 , 拎起后粮堆上便有了字 。 看到爷爷盖上粮印 , 大家才离开现场 。 晚上生产队还要派人看场 。 第二天 , 生产队长、粮食保管员和村民代表检查验印 , 这期间 , 谁要是动了粮食 , 一眼就能被发现 。 ”因为木粮印印到粮堆上 , 就会留下清晰的印记 , 无论粮食从哪个角度被人盗取 , 即使是一粒一粒挪走 , 木粮印都会出现变化 , 无法恢复原状 , 这对意欲偷盗粮食的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防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