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斤白酒+12粒头孢,没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大惑不解( 二 )


也就是说 , 至少外国人不会因为“头孢+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双硫仑样反应与双硫仑反应
所谓双硫仑样反应是指 , 某些物质像双硫仑一样可以抑制或灭活体内负责分解乙醛的乙醛脱氢酶 。
连续使用这些物质后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被严重抑制或者完全不工作 , 这时再喝酒 , 酒精分解生成的乙醛就堆积在体内 , 导致血液乙醛浓度显著升高 。 乙醛扩张血管 , 从而发生面部潮红 , 出汗和头痛 , 严重的会出现恶心 , 血压下降 , 心动过速 , 心悸 , 换气过度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
这种反应的原理和表现与服用戒酒药双硫仑后的反应类似 , 因而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

男子1斤白酒+12粒头孢,没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大惑不解
文章图片
双硫仑之所以被用作戒酒药 , 就是利用它可以引起这种不良反应给瘾君子带来的震慑 , 恐吓瘾君子们不再敢于继续喝酒 ,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惩戒疗法” , 或称“心理震慑疗法” 。
双硫仑反应其实就是沾酒就脸红的“亚洲潮红”反应
到此 , 有的读者会发现 , 所谓双硫仑反应与某些亚洲人喝酒后容易脸红的“亚洲潮红”反应是一回事嘛 。

男子1斤白酒+12粒头孢,没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大惑不解
文章图片
没错 , 在东亚地区很大部分黄种人由于编码乙醛脱氢酶基因的变异 , 体内这种酶活性严重低于其他人 , 这种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即使喝少量酒也会出现脸红、头疼等反应 , 被称为“亚洲潮红”反应 。
在乙醛脱氢酶活性极低的个体 , 就会表现出“沾酒就脸红”的反应 , 经常被人们误以为“酒精过敏” 。
可见 ,
“亚洲潮红”本质上就是一种天然的双硫仑反应

大量研究证据也表明 ,
“亚洲潮红”反应是一种天然的戒酒药 , 大
部分有这种反应的人 , 通常不大喝酒 , 即使喝酒也是浅尝辄止 。
因此 , 这些人很少出现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相关的健康危害 。 比如 , 不会得酒精性肝硬化 , 不会得酒精相关的癌症等 。
头孢菌素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与双硫仑反应
可以诱导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物质中包括一些药物 。
比如 , 临床上常用的抗厌氧菌药甲硝唑就具有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 , 存在诱发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 。
开始 , 国际医学界也报道了一些病例;但后来更严谨的研究认为 , 这些病例基本上是误报的 , 常规使用甲硝唑几乎不可能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
到了1980年代 , 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 有人发现 , 某些头孢菌素也有可能诱发疑似的双硫仑样反应 。

男子1斤白酒+12粒头孢,没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大惑不解
文章图片
这方面最早的报道于1980年发表在著名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
作者最后称 , 由于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探索 , 还有更多问题留待后续设计更严谨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更多临床病例研究来解决 。
此后 , 国际医学界的确出现了一些基础研究 。
研究的基本结论是 , 某些 , 而不是所有头孢菌素 , 特别是含有N-甲基四唑硫醇基团的头孢菌素的确具有乙醛脱氢酶抑制作用 。
有研究还对包括拉氧头孢、头孢曼唑、头孢甲唑、头孢烯酮、头孢甲肟、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噻啶等8种头孢烯类化合物的乙醛脱氢酶活性抑制作用与双硫仑进行了比较 。
结果显示 , 双硫仑对醛脱氢酶具有不可逆性灭活作用 。
所谓不可逆性灭活意味着 , 该酶一旦被双硫仑灭掉 , 就会被完全失去活性 。 如果连续大剂量使用双硫仑 , 体内乙醛脱氢酶就可以被全部灭活 , 只有等15天后新的酶被制造出来才能恢复分解乙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