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伦良:当好防控一线“守门人”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郑伦良:当好防控一线“守门人”
文章图片
郑伦良:当好防控一线“守门人”
文章图片
郑伦良:当好防控一线“守门人”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田丕
1月12日,腊月二十一,通往联坪村的山路上,小车络绎不绝,多是挂着外地牌照的回家车辆,沉寂的山村有了热闹的气息 。 和这股气息一起忙碌起来的还有联坪村卫生室的医生郑伦良 。
联坪村,汉滨区晏坝镇最远的一个村,这里离集镇有20多公里路程,57岁的郑伦良是这个村唯一的医生,从1992年开始,他就负责全村1168人的健康,到现在已经31年 。
在村卫生室的桌上,放着一本登记册,翻开最近的一页,里面记录着从1月4日到12日,已经有14名村民到卫生室前来就诊 。
“这几天,村卫生室刚开门,就有村民前来问诊 。 ”郑伦良正说着,村民汪志君走了过来 。
“郑医生,你帮我量一下血压吧,我感觉最近头有点晕 。 ”郑伦良赶紧将汪志君让进卫生室,取出血压仪,把测量带仔细地戴在他的胳膊上 。
随着数据慢慢显示出来,郑伦良叮嘱他,“最近血压确实有点高,这次给你开40毫克的药,三天后喝完再来我这里量一下 。 ”汪志君接过药慢慢起身,去年他刚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按时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也是郑伦良对他的要求 。
像这样的问诊,郑伦良最近每天都要看好几个 。 据他介绍,随着返乡人员的增多,前来就诊的村民也增加了不少,有些是发热咳嗽 。 对于症状较轻的,他通常建议村民服用退烧止咳的药物、居家治疗,而对于村里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他则会上门诊疗 。
“每位村民的健康状况,我都很了解 。 针对重点人群,村卫生室建有信息台账,收录了患有基础病、慢性病的村民有70多人,我会定期电话随访 。 如果他们有治疗需求,我也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 ”郑伦良说,对于到村卫生室来就诊的村民,他根据病情给每个患者按人定量,既不浪费也能精准施药 。 遇到住的太远的村民,他就骑着摩托过去,最远的一次他骑摩托走了20多里山路 。
送走汪志君,郑伦良又手脚不停地开始收拾卫生室的药品,每一种药他都仔细查验后摆放整齐,“现在我这里的药品储备得很充足 。 ”如果出现药品不足情况,他会立即向晏坝镇中心卫生院申请补足补齐相关治疗药物,郑伦良还花费1000多元,自己购入布洛芬、连花清瘟颗粒等治疗感冒、发烧和咳嗽的药物,给有需要的村民发放 。
去年12月中旬,郑伦良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当天晚上高烧40.5度,第二天9点不到,他又准时打开村卫生室的大门,继续为村民服务 。
收拾完药品,郑伦良拿起药箱朝外面走去,乘着天气好,他还要去6组章光荣家里,今天需要给她测量血压,暖阳照耀下的山坡生机盎然,从外地回家的村民纷纷招呼郑伦良坐下喝茶,他笑着一一回应 。 几分钟后,走到章光荣家,他仔细测量血压、血氧和体温,并叮嘱要按时观察病情和服药 。
郑伦良:当好防控一线“守门人”】凭着精湛的医术,郑伦良坚守在这海拔800多米的偏远山村 。 除了联坪村的村民,周边汉滨区双龙镇的龙山村、中山村,平利县三阳镇的赖家沟村等5个村的村民也都到他这里看病拿药 。
今年是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人员流动会大大增加,防疫这根弦在郑伦良心里始终不敢松 。
同时,作为包村单位,汉滨区财政局积极协同镇村制定方案,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将全村划分为11个网格,发挥基层网格体系作用,全力保障农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 2022年,区财政局投入7295万元用于全区疫情防控各项支出,并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安排2116万元用于村医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