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儿童异物误吸高发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快过年了 , 儿童异物误吸高发
衡水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提醒:警钟长鸣及时送医
快过年了,儿童异物误吸高发
文章图片
人物介绍
安新山
河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 , 河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衡水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衡水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 主任医师 。 先后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 。
擅长耳显微外科手术及耳内镜手术治疗各种慢性中耳炎、传导性耳聋、周围性面瘫;鼻内镜手术治疗各种鼻腔鼻窦及鼻颅底疾病 , 眩晕性疾病的内科及外科治疗睡眠鼾症的综合治疗;耳鼻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
本报采访人员刘国磊
每到春节前后 , 家家户户开启团圆模式 , 走亲戚见朋友 , 孩子们“放羊”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 不过 , 正是因为人多热闹 , 很多家长会疏于对孩子的看护 , 让很多意外伤害频发 , 如异物卡喉等 。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安新山介绍说 , 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刀片、钉子等锐器或毒物 , 吞咽光滑的异物(纽扣电池除外)通常危险性不大 , 小的消化道异物随粪便即可排出 。 “呛到气管的东西比较危险 。 ”第一种情况是异物较小 , 进入气管后 , 孩子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呛咳 。 如果异物稍大 , 则会同时伴有喘气费力、呼吸困难 , 甚至面色青紫 , 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异物进了气管 , “此时须尽快到医院处理 。 ”
气管异物春节高发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 , 而且常见于儿童 , 发病原因多数为食物及小件物品误吸入呼吸道 。
“通常情况下 , 人类喉部有一个‘机关’叫做会厌 。 它是配合喉部肌肉及其他一些小软骨防止异物进入气管的单向阀门 。 它灵敏而精密 , 儿童时期由于会厌及一些神经反射发育未成熟 , 所以在儿童口含异物哭闹、大笑 , 或有其他意外使儿童注意力突然分散时 , 异物会瞬间随气流进入气管 。 而幼儿的牙齿发育不完整 , 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物嚼碎 , 这就使得异物更加容易进入气道 。 ”
“导致孩子患病的‘元凶’是如此简单 , 有时候是一粒小小的花生米、瓜子 , 有时候是一块小小的果冻……这些小玩意儿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 , 可正是它们一不小心误吸进气管 , 就成了致命‘杀手’” 。 安新山介绍 , 因为气管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 神经末梢分布密集、敏感 , 一旦异物进入反应强烈 , 患儿表现为剧烈呛咳、憋气、喉痉挛等 , 这时也是患儿死亡最多的阶段 。 若患儿吞入的异物小且并未及时取出 , 即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在短时间内出现好转 , 随后的几天孩子也会出现发热、咯痰、肺部感染等症状 。 这种情况容易误诊也容易被家长忽视 , 然而随着气管异物存在时间的不断延长 , 症状会加剧 。 若患儿吞入的异物大 , 阻塞气管或隆嵴时 , 可致窒息 。
异物进入气管怎么办
快过年了,儿童异物误吸高发】数据显示 , 气管异物集中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 , 大点的也有 , 男孩居多 。 使孩子们发病的物品中 , 花生米高居首位 , 占40%;其次是瓜子 , 第三是豆类 。 幼儿一旦发生气管异物 , 家长要做的首先是刺激其咽部 , 让他们将异物呕吐出来 , 其次是尽快送其去正规医院接受抢救 。
当幼儿边吃边玩时 , 突然停止活动 , 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紫绀、呼吸困难 , 继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 , 家长应怀疑其气管有异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