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妨将患者评价视为改善医患关系的机会 | 新京报快评

电影|不妨将患者评价视为改善医患关系的机会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图片

【电影|不妨将患者评价视为改善医患关系的机会 | 新京报快评】▲资料图 。 图/IC photo
据媒体报道 , 近期有医生发现 , 在部分有评价功能的互联网平台上 , 一部分患者在就医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医院和医生进行了“打分和评价” 。 而这些评价往往偏向主观 , 因此 , 有医生认为 , 这样的评价有些激烈 , 难以接受 。
在互联网时代 , 用户对于自己购买的商品、服务甚至是自己看过的电影发表“评价” , 原本是天然的正当权利 。 但是具体到医患关系上 , 因为医院诊疗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 患者的这些“评价”更容易让医生觉得委屈 。
但是 , 如果认为这些评价“激化矛盾” , 可能有些过虑 。 细究过往出现的诸多医患纠纷 , 双方往往都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沟通不够 , 最终酿成冲突 。 譬如说 , 医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 未必能够充分地和每一位患者进行完全沟通;而患者则因为排队时间久、就医流程长以及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 , 容易对医生产生不信任 。 因此 , 容易出现一些小的误解 。
由此可见 , 要“缓和”医患矛盾 , 不能靠堵住任何一方的口来实现 。 恰恰相反 , 医患矛盾的解决 , 是要有透明沟通的补充机制 , 让患者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 让医生了解患者的担忧 , 让患者懂得医者的辛苦 。
在这一过程中 , 可能会存在部分消费者言语过激的情况 , 导致一些医生主观上产生了“委屈”心理 , 或者说 , 看到自己供职的医院因为一些“消费体验”的瑕疵而被吐槽 , 也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 。 要解决这种问题 , 固然有赖于平台建立健康的言论规范 , 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 但从另一个视角看 , 这些能够被公开表达的委屈 , 恰恰是矛盾关系的“排解”和“释放” 。
比如 , 好大夫在线等等带有评价功能的互联网医疗社区 , 都是因为扮演了这样一个医患沟通的桥梁角色 , 才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 因此 , 不应把部分平台上极个别患者的“吐槽” , 理解为是“挑拨医患关系” , 只要平台能够正确引导讨论和评价 , 不越过法律和职业的底线 , 这样的评价平台恰好能够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 。
或许有人会认为 , 医疗是相对专业的领域 , 但是任何一个专业的领域都需要多角度的评价标准 。 以电影为例 , 电影从业者往往倾向于认定自己的作品评分更高 , 或许也会对豆瓣电影、猫眼电影甚至是专业影评人的评分嗤之以鼻 。 但是 , IMDB等大众电影评分网站的存在 , 恰恰保障了观众的声音能够传递到电影从业者的耳中 , 作为电影创作者 , 不应该把大众的评分视为“洪水猛兽” , 更不应该认为是“激化创作者与观众的矛盾” 。
因此 , 有一些患者因为就医体验不好而有所吐槽 , 这不应当被视为“不专业的恶意批评” , 如果从患者的角度来看 , 真实的就医体验也很重要 , 人人都希望得到友善的对待、耐心的讲解 , 这是人之常情 。 一个健康的生态里 , 应该既有基于专业水平的权威认证 , 也应该允许普通人基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感受 , 这才是行业不断进步的动力 , 也是解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矛盾问题的必经之路 。
因此 , 不能简单地把医患矛盾问题归结为“评价问题” , 而应该正视这些评价之所以出现的深层原因 。 而对于部分平台来说 , 则应当履行好引导职责 , 加强对评价内容的管理 , 尽最大可能起到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作用 , 而不是激化医患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