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变化得都认不得路找不到家了

本文转自:南昌日报
回到村里,变化得都认不得路找不到家了
文章图片
焕然一新的李家埠村
□叶炼青本报采访人员黎姿文/图
初雪飘飘 , 年味渐浓 。 1月15日 , 采访人员来到南昌高新区麻丘镇厚溪村李家埠自然村 , 宽阔平坦的村路、精致美丽的庭院、烘焙腊品的香味……这一天是南方小年 , 整个村子在安静祥和中透出节日的喜庆 。
“村子的变化好大 , 变得真漂亮啊 , 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 ”“破房子、破墙没有了 , 路也平整了 , 家家户户门口还能停车了 。 ”一路上 , 采访人员碰上不少从外省返乡过年的村民 , 大家纷纷感叹 , 过去“脏乱差”的老村庄变新了、变美了 。
“这几年 , 村里结合厕所革命等行动 , 逐步进行村容村貌大整治 。 ”厚溪村团支部书记张川笑着说 , “尤其去年2月 , 厚溪村被确定为南昌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后 , 我们重点推进了村庄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污水净化、路灯亮化以及挖掘特色文化‘一整五化’工作 , 全村人居环境实现‘颜值’大提升 。 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回来 , 不认识路、找不到家的有不少呢 。 ”
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旱厕、茅房51处 , 整治飞线5200米;清理各类垃圾300余立方米;粉刷建筑物外立面17700平方米;沿路栽种果树600株 , 绿化面积27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景观灯27盏……经过一年的“发力” , 李家埠一改往日旧貌 , 一派干净整洁、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
“此次改造 , 我们还大力推进雨污分流 , 铺设了雨水管网600米、污水管网1800米 , 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终端 , 日处理污水30吨 , 预铺自来水管网1000米 。 气味难闻 , 蚊蝇乱飞的现象 , 以后都不会有了!”交谈间 , 张川领着采访人员来到村里新建的污水处理终端 。 白绿相间的栅栏围绕一幢一人高的小木屋 , 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 。 不经提示 , 很难猜到这是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 。 “下水管道雨污分流 , 污水经过格栅、调节池预处理后 , 经过缺氧池等环节处理部分进入膜地 , 经过消毒 , 出水用于农田灌溉 。 ”张川介绍 。
在村里新建的主题广场背面 , 一处被保护起来的老房子格外引人注意 。 原来 , 在拆除危旧房的时候 , 村两委特地保留了这处具有代表性、历史久远的老房子 , 并进行保护维修 , 建成“板凳议事堂”“农村书屋” , 为群众搭建起协商交流的新平台 , 拉近了党群与邻里关系 , 有效调动起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热情 。 同时 , 李家埠还恢复了村史上“景观十景”中的七景 。 张川说:“李家埠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子 , 我们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理念 , 重点保留了乡村风貌、乡土味道等主要元素 。 这样既具有观赏价值 , 又具有历史传承的教育意义 。 ”
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 李家埠将闲置土地和村民宅前屋后的零星地块充分整合 ,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 , 建设果园3300平方米、菜园3000平方米、花园4000平方米 , 鲜花果蔬自成一景 , 实现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 “未来五年 , 李家埠计划建设总面积为400亩的农事体验园、2-3家农家乐和加工区以及1-2家民宿 , 发展乡村旅游业 , 预计村集体年增收27万元 , 户均年增收5000元 。 ”张川介绍 。
回到村里,变化得都认不得路找不到家了】走进李家埠村组长李华春的家里 , 热气腾腾的饭菜刚刚上桌 , 全家人一边吃饭 , 一边说着村里的新变化 。 “过去一进村就可以看到道路两边杂草丛生 , 垃圾成堆 , 一条臭水沟常年淤塞 , 天一热 , 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 。 路也窄 , 车根本开不进来 , 只能停在马路边 。 ”李华春说 , “现在村里的环境打造好了 , 大家的卫生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 。 我们还自发成立了志愿服务团队 , 排班扫树叶、捡垃圾 , 共同维护村容村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