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土栽培的“技术战”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一场无土栽培的“技术战”
文章图片
一场无土栽培的“技术战”】林琼(左)在指导种植户开展基质栽培 。
一场无土栽培的“技术战”
文章图片
这是一包长着番茄的基质条 , 基质条下设有基质重量传感器 。
眼下 , 福州长乐区鹤上镇基质栽培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再迎丰收 , 大棚里 , 秧苗翠绿茁壮 , 红的、绿的西红柿像灯笼点缀其间 。 “病害少、用药少 , 安全、优质 , 成本还低 。 ”种植大户李明锥喜笑颜开 , 一口气列出了多个使用基质栽培西红柿的优点 。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 , 是指不用天然土壤 , 而使用人工基质栽培植物的技术 , 曾因成本过高让不少种植户望而却步 。 省农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员林琼及其团队集成创新采用廉价、可再生的谷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替代昂贵的椰糠 , 还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广无土栽培 , 远程操控种菜 , 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 。
截至目前 , 该技术已在福州、宁德、龙岩、漳州及广东惠州等地推广 , 设施总面积达600亩以上 , 累计种植面积超3000亩 , 主要生产番茄、黄瓜、西瓜、辣椒等 , 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有力助手 。
从进口椰糠到本土谷壳
在林琼的指导帮助下 , 种植户李明锥早在2017年就成为我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从土培转向无土栽培 。
“该技术发端于欧美 , 而后在以色列、荷兰、日本等国家广泛生产应用 。 ”据林琼介绍 , 技术优势明显 , 但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相对落后 , 根本原因在于成本过高 , 太“烧钱” 。
“烧”在哪里?除了固定的投入 , 如建造温室、专用栽培基质、水肥一体化系统等 , 负担最重的是昂贵的基质原料 , 每两年需换一次 。 “原来2000元一吨的椰糠 , 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 , 涨了1倍!”林琼说 。
这些椰糠多源于东南亚国家 , 当销售商的报价从电话那头传来时 , 林琼恰好在长乐区的一家大米加工厂 , 看着满地的谷壳 , 他突然灵机一动:“谷壳木质素含量20%左右 , 属于难分解有机物料 , 能否用谷壳替代椰糠 , 制成经济高效型基质?”
一吨谷壳仅400元 , 是椰糠价格的十分之一 。
动了这个念头 , 林琼和团队就泡在实验室中 , 从已有的文献寻找一丝可行性 , 最终尝试将三分之一的椰糠用谷壳替代 , 无土栽培小黄瓜苗 。 “我们花了半个月 , 论证两个问题 , 一是检测此类经济高效型基质 , 在通透性、保水性等方面的数据是否达标;二是谷壳是否会因残留小米粒等造成基质腐烂发霉 。 ”
与已有文献描述的方法不同的是 , 林琼不使用发酵后或炭化后的谷壳 , “发酵 , 意味着多了一道精细工序 , 成本就跟着水涨船高” 。
此举并非毫无科学依据 。 “我们将三分之一的椰糠用谷壳替代 , 并非全量替换 , 即便谷壳在使用过程产生缓慢的自然发酵 , 也能通过每日多次的营养液灌溉将发酵中间产物排出基质 。 ”
结果令林琼惊喜:“可行!试验中 , 所有的顾虑被一一消除 。 ”
2020年5月 , 李明锥将250亩智能温室大棚的基质全部替换成经济高效型基质 。 长乐区青禾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拿出150亩的温室大棚 , 交替种植西红柿和黄瓜 。
2021年初 , 林琼将技术无偿分享给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摸索出以木屑、谷壳为主要原料生产商品基质 , 完全替代了椰糠基质 , 摆脱椰糠“高昂价格”的掣肘 。
“无土栽培的成本 , 每亩可控制在7000元以内 , 与常规土壤栽培的成本持平 。 ”林琼说 , 常规土壤栽培的作物还需考虑施肥量 , 如“吃肥”大的小辣椒 , 一亩仅施肥成本都要超过7000元 , 更遑论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