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西学中:中医抗疫小结

面相|西学中:中医抗疫小结


转眼间疫情放开快1个月了 , 事态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 , 经过这种大事件才会明白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5000年始终屹立不倒 , 没有像其他古文明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医院急诊、发热门诊恢复了平静 , 大街上车水马龙 , 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 我想我得快点写写抗疫总结 , 怕再过几天大家都忘了有新冠疫情这么回事了 。
虽然“新冠疫情事件”可能就此结束了 , 但新冠病毒却会长久的存在下来 , 可能会伴随我们大部分人一生的时间 。 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新冠疫情就是历史记载的东汉末年那次大瘟疫的翻版 , 据记载1800多年前那次瘟疫持续超过50多年 , 死亡上千万人 。 医圣张仲景详细记录了瘟疫的症状、体征、病情演变 , 更提出了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信熟读《伤寒论》的医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 这次疫情和仲景先师记录的太相像 。 虽然大部分人都说自己“阳康”了 , 但据我对周围亲戚朋友同事等的了解 , 很多第一批感染的到现在20多天了 , 仍然有各种不同的症状 。 所以我认为疫情没有那么简单就消退 , 第二波感染的时候这部分人可能症状会更重 。
和1800年前不同的是 , 现在西医已经很先进 , 而且西医是循证医学 , 比较好理解 , 从一开始大家就知道是一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起了这次瘟疫 , 而且通过对病毒的基因测序了解了病毒变异的过程 , 不同毒株之间的差异 , 因为如此所以治疗的方法当然就首先是杀灭病毒 , 所以说阿兹夫定、paxlovid、莫诺拉韦有没有效 , 当然有效了 , 如果它们能早期彻底的杀灭病毒 , 疾病当然就不会进展 , 这个很好理解 , 问题是目前来看这些药物都不是完全杀灭病毒的 , 西方国家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就是很好的说明 。
中医是没有病毒的概念的 , 那中医凭什么和西医比疗效?又怎么解释中医的作用机制呢?中医里很多概念西医是没有的 ,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寒热 , 中医的寒热不完全指温度 , 是一种表象 , 是人们最初观察自然世界得出的一种表象 。 比如说人们得新冠之后会怕冷 , 会全身骨节疼痛 , 皮肤毛孔紧闭 , 中医总结说这种怕冷、疼痛、毛孔紧闭就是“寒”的表象 , 而且这些都是体表的表现 , 因此叫“表寒” 。 而后续病人会咳嗽 , 吐白色痰 , 舌苔是白色的 , 中医总结这种白痰、白舌苔是肺“寒”的表象 , 因为在内部因此叫“里寒” 。 因此中医观察这个疫情病人的症状 , 首先得出这个瘟疫是“寒疫” 。
很有别的表象吗?有 , 第一病人症状很多 , 可以出现在各个部位 , 关节、眼睛、舌头、皮肤等等 , 这在自然界里符合什么特性呢?就是水的特性 , 流动的特性 , 水为湿邪 , 和风不一样 , 风是善行而数变 , 就一会这疼一会那疼 , 而水流到哪哪就有症状 , 而且不会很快好 。 第二个病人总是很难快速痊愈 , 总会留有各种各样的症状 , 因为“湿邪重浊粘滞” 。 第三乏力的症状特别多 , 因为“湿为阴邪 , 易损伤阳气 , 阻遏气机” 。 因此中医通过观察总结 , 给这个瘟疫定性为“寒湿疫” 。
可见中医是通过表象来分析问题的 , 不管是什么病毒还是其他的外感因素 , 它的表象离不开“风寒署湿燥火” , 说白了就是离不开自然界的表象 , 因此中医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 不怕所谓病毒变异等等 。 几千年前的方子现在仍然有效 , 因为自然表象不会变 , 寒就是寒 , 水就是水 。 古代中医的智慧 , 就像易经一样 , 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总结成可循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