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这,就是上海一中院的「专家门诊」

专业|这,就是上海一中院的「专家门诊」
文章插图
这一年,那些诚意满满的细节、那些真知灼见的感悟、那些辛勤耕耘的收获,最是难忘!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上海一中院“2021,这一年”系列专辑,总结昨日,展望明天。
2021年,上海一中院专业法官会议共讨论案件981件。本期刊发“这,就是上海一中院的「专家门诊」”,我们一起回顾专业法官会议这一机制是如何顺畅运行的。
2018年8月,上海一中院率先出台了专业法官会议相关规定,并自主研发了专业法官会议系统。该制度已成为上海一中院规范审判权力运行、确保审判监督和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平台。近期,为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上海一中院对原规定予以修订。
2021年,上海一中院专业法官会议共讨论案件981件,院长、副院长主持率达36.6%。

突出专家特色
保障意见专业权威
充分发挥参会法官的专业特长和集体智慧,形成对疑难复杂案件与审判事项的研判合力,切实提升研讨品质。在专业法官会议对案件质量的严格把控下,2021年上海一中院二审瑕疵改判发回率0%。
01
一是有效发挥专家法官的专业特长。根据专家法官的业务领域和代表性组建专家法官库,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专家法官的业务领域细分为刑事、民事、商事、行政、执行、审监、申诉等,视情况优先安排入库法官参加相关议题的专业法官会议。
2021年,专业法官会议讨论通过类案裁判方法总结23篇,充分发挥专家法官在凝聚审判智慧、促进适法统一上的重要作用。
02
二是合理确定参会人数。为提升讨论的充分性与表决的科学性,兼顾人员的代表性和专业性,参会人数一般为五或七人。
03
三是严格限定主持人的范围。为进一步规范审判权力运行、加强审判监督和管理,确保讨论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专业法官会议原则上由分管院长主持,特殊情形下分管院长可以委托相应法官等级的审委会委员主持。

落实“应上尽上”
实现讨论情形全覆盖
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在辅助办案决策、统一法律适用、强化制约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完善案件讨论范围,构建具备上会情形案件的识别、预警机制。有效加强院庭长、专业法官会议对长期未结案件的研判和监督,自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上会清理以来,截至2021年底上海一中院12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比同期减少45件。
01
一是优化案件讨论范围。坚决落实最高法院、市高院“应上尽上”的要求,对提交讨论的案件情形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并对应当提交讨论的民事、刑事案件范围加以细化。
02
二是匹配“四类案件”监管的最新规定。主动对接最高法院新近出台的关于“四类案件”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实现对“四类案件”监管举措的有效落实。
03
三是实现专业法官会议全流程网上运行。配合落实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对符合上会条件的案件在审判管理系统中全程予以标识、预警并及时推送,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查阅、网上讨论、网上会签,全程留痕可视化,为院、庭长行使监督管理职责提供便利。

防止制度空转
有效加强制约监督
坚持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督相统一原则,实现“办案者受监督、监督者有制约”。
01
一是在跨条线邀请专家法官时,明确应由审判组织所在的业务庭长与相关业务庭长协商,且跨条线被邀请人员不超过两人,避免承办法官自行跨条线邀请法官影响讨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