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外疫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

陕西日报讯(采访人员杨静)近日 , 国内有的地区公布确诊病例 , 提示不排除经境外物品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 特别是在收到国际邮件的环境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 。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有多大?如何防范?为此 , 采访人员采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任小平 。
采访人员:新冠病毒是否具有“物传人”的可能性?
任小平:任何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新冠病毒能不能通过国际邮件传播 , 关键在于病毒在邮件表面维持存活的时间能不能超过邮件递送的时间 。
自疫情暴发以来 , 不同科学家团队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实验研究 。 2020年4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得到了广泛引用 。 实验对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在气溶胶、塑料、不锈钢、铜和纸板表面存活的时间进行了检测 。 结果显示 , 新冠病毒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比在铜和纸板上更稳定 , 72小时后在这些表面仍可以检测到具有感染性活病毒 。 相比而言 , 在铜和纸板表面 , 4小时和24小时后就没有检测到活的新冠病毒 。 这一研究结果似乎并不支持新冠病毒可以经由国际邮件传播的说法 。
根据发表在《病毒学杂志》上的研究 , 温度对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上存活的时间具有重大影响 。 在20℃下 , 28天后仍可以从玻璃、不锈钢以及纸张和聚合物钞票等常见物体表面分离出活的新冠病毒 。 相比而言 , 在40℃下 , 新冠病毒在这些物体表面保持传染性的时间不到24小时 。
根据发表在《医院感染》上的研究成果 , 新冠病毒在塑料、不锈钢、玻璃、陶瓷、木材、乳胶手套和外科口罩上保持稳定 , 在这些表面上存活时间可以超过7天;在4天和5天后 , 没有从棉布和纸张上检测到传染性病毒 。 从现有证据支持新冠病毒经由国际邮件传播的可能性综合来看 , 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在较长时间并保持传染性 。 其中 , 新冠病毒在纸张表面上存活时间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 短的仅有24小时 , 长的可达28天 。 现有证据认为 , 尽管新冠病毒经由物体表面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远远低于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 , 但由物体表面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 。
采访人员:接收国际邮件时 , 应该如何做好防范?
任小平:首先 , 国外疫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 。 其次 , 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 , 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 减少直接接触 。 再次 , 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 , 实现无接触交接;如需当面签收 , 请与快递员保持安全距离 。 同时 , 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 , 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 , 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 , 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 。 最后 , 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 , 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 , 更换口罩 , 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
此外 , 从医学角度上要特别强调的是 , 从境外来的邮件 , 尽量集中起来 , 由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处置 , 就邮件的外包装、内包装 , 以及其中的物品进行全面消杀 , 进一步处理 , 并且进行核酸检测阴性后交于接收人使用 , 不要个人、企业都去收发邮件 , 减少这个环节引发感染的可能 。
采访人员:除了做好自我防护、科学消杀之外还有哪些方法防止感染?
任小平:紫外灯照射、75%酒精消毒 , 佩戴手套拆邮件等 , 都是可以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 。 紫外灯长时间照射 , 是能够灭杀新冠肺炎病毒的 , 不过需要在无人的房间使用 , 避免人体因为长时间照射紫外线发生皮肤癌等 。 另外需要注意 , 使用紫外灯杀毒 , 大约需要持续30—50分钟才能有效灭杀病毒 。 高温56℃以上 , 持续30分钟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