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肌酐会骗人,5句“谎言”,肾友们别上当

卵巢|肌酐会骗人,5句“谎言”,肾友们别上当



肌酐这项指标 , 和尿蛋白定性(尿常规)有个共同点:
尿蛋白定性一旦升高 , 就不用再看加号了;
同样 , 肌酐一旦升高 , 也就不用再看肌酐了 。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项指标都对普通人体检非常好使 , 但对已确诊的患者意义不大 。 由于准确性有限 , 虽然可用于筛查 , 但很难用于精准诊断和治疗指导 。
比如下列5种常见的情况 , 肌酐经常“忽悠人”:
1.肌酐高 , 可以是正常肌肉含量多、活动量大、蛋白质摄入多等等 , 这些生理因素 , 会使肌酐升高 。 所以肌酐130-140以内的人群 , 虽然化验单上有向上的箭头↑ , 但不一定是肾功能受损 。
2.肌酐正常 , 可以是肾衰相反 , 女性、老人、孩子、缺乏运动、以素食为主等等人群 , 肌酐会更低 , 可能平时就在50-60以下 。 当肾功能受损、肌酐升高后 , 比如升到80、90 , 不一定会超出参考范围 。
所以肌酐80-140之间的肾友 , 无论化验单是否显示异常 , 都要检查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或是肾小球滤过率等更准确的指标 , 并参考肾脏超声 , 综合分析 , 评价肾功能会更加准确 。
3.肌酐降了 , 可能没什么好处肌酐降低 , 要看原因 , 如果是肾脏排泄能力提升了 , 是一件好事;如果是肠道排泄肌酐增加了 , 那就和肾功能没什么关系 。
一些降肌酐的中成药、炭片 , 可促进肠道排泄肌酐、使肌酐下降 , 不要认为是肾功能变好了 。 这种肌酐下降的现象 , 会影响我们对肾功能进行评价 , 干扰药物和剂量的选择 。
4.肌酐升了 , 可能对肾功能有益【卵巢|肌酐会骗人,5句“谎言”,肾友们别上当】普利、沙坦、列净类药物 , 一般会小幅升高肌酐(升幅20%左右) , 是对肾功能有益的正常现象 , 不是肾功能受损 , 别乱停药 。
这时肌酐为何会升高?因为减轻了肾脏的负担 , 让肾脏少排泄一些肌酐 , 血里的肌酐就高了一些 。 肾脏的压力小了 , 肾功能进展速度也会放缓 。
服用这几种药物 , 肌酐都是先升、后稳 , 注定需要长期应用 , 一两年内显不出效果来 。 有些患者吃一年药 , 发现自己的肌酐比其它病友升得还多 , 以为药物没用 。 其实 , 这几种药物需要服用2-3年后 , 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 时间越久越好 。 10年、20年后 , 用药患者的肾功能会显著优于未使用药物干预的患者 , 尿毒症风险显著降低 。 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 贵在坚持 。
5.肌酐高低 , 和透析无关尿毒症诊断标准、透析指征 , 与肌酐无关 。 老版本教科书上是肌酐707μmol/L则诊断尿毒症、并启动透析 , 但如今已被淘汰 。
有的患者肌酐400、500就要透析;有的患者肌酐1000以上仍然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住、甚至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恢复 , 屡见不鲜 。
什么时候透析呢?近年来的血液净化学 , 建议参照肾小球滤过率+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心衰症状等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 不能让肌酐较低的患者因为拖延透析而陷入生命危险 , 也不能让肌酐较高的患者因为提早透析而损失宝贵的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