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疫情管控区老人病危 医生“操”心5小时抢救

老人|疫情管控区老人病危 医生“操”心5小时抢救
文章图片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陈治家 通讯员梁蕊
近日 , 珠海南屏管控区内一名79岁的老人因严重心血管疾病紧急求助 。 当地医院启用“绿色通道” , 医护人员穿着十几斤沉重的铅衣持续5小时手术 , 最后让病人转危为安 。
什么是ECMO?
ECMO是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 最初是应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 , 在心肺功能衰竭的时候 , 一定时间内替代心肺功能 , 为救治生命争取时间 。 最核心的部分是血泵和膜肺 。 分别起着人工心脏和人工肺的作用 。 这项技术需要系统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操作运行管理 , 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和知识储备 。
20时:管控区打来急救求助电话
1月20日 , 大寒 , 是姚远副主任医师来到珠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的第88天 , 接过住院总医师的电话 , 他像往常值班一样会诊、查房 。 直到20时 , 会诊电话急匆匆响起……
“您好 , 是珠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吗?我是华发商城社区医院的医生 , 我这里有个心衰的患者 , 79岁 , 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 但是处于管控区 , 前日已经有某院医生上门指导用药了 , 可是效果还是不好 , 而且愈发加重 , 家属想去人民医院住院 , 不知道可不可以?”电话那头一位女医生焦急地询问道 。
本轮新冠疫情发生后 , 为保证不让一个病人耽误就医 , 珠海建立医疗保障“绿色通道” , 向社会公布多条医疗救助热线的同时派出12支医疗队进驻被封控的社区 , 按照社区网格为有需求的居民上门提供巡诊、送医送药、应急医疗处置等服务 。
电话那头 , 正是上门巡诊的医疗队的医生 。 姚远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 立即上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姜小飞 。 姜主任回答得准确且迅速:“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心衰是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 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 猝死风险超过50% 。 ”
考虑到患者所在区域为管控区 , 但病情不允许耽搁 , 医院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患者收治的最新流程 , 决定收治患者到医院最高级别的防控专区隔离病房 , 并由心血管内科管理患者 。
21时10分:医生到防控专区收治患者
21时10分 , 患者已转运到医院防控专区 , 姚远在二级防护下会同超声科医生前去收治患者 。
到了现场 , 他了解到患者79岁 , 北方人 。 去年9月出现活动性气促症状 , 在重庆某医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 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 患者因惧怕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 。
因为孩子一直定居珠海 , 患者前段时间便来到珠海 。 不料来珠海后发病 , 不能平卧 , 已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双下肢水肿症状 。 无奈赶上疫情封控 , 随着病情日益加重 , 患者在家服用药物不能缓解 , 便向医疗队求助 。
超声影像科医生检查显示该患者射血分数才35% , 也就是说心脏只能将35%的血液打到主动脉里面 , 而正常人必须在50%以上 。 对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 , 药物的应用非常有限 , 常规的利尿 , 扩血管、强心都已经没法起到作用 。
看着患者大口呼吸 , 各项指标均提示危急值 , 姚远医生知道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急诊在体外膜肺(ECMO)的支持下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 也只有这一个方法能够挽救老人家的生命 。 于是他再次电话紧急上报给上级 , 上级得知病情后果断决定进行急诊手术 。
22时:人工主动脉瓣膜从广州火速送达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