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砂轮片“飞”进颅内,医院6小时成功救人 医患情,是手术室里的争分夺秒

山西晚报讯(采访人员 李吉毅)破碎的砂轮“切”开颅骨“飞”进颅内……1月24日上午 , 阳城县一位生命垂危的男子 , 经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 , 不仅意识得到恢复 , 还能与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说声谢谢 。
2021年11月25日中午 , 地处阳城县城西南30里的一个偏僻山村 , 49岁的郭某在修缮房子时 , 用手动切割机切割彩钢瓦 , 觉得切割机上的金刚石砂轮片(以下简称“砂轮片”)小 , 于是便更换成了比较大的砂轮片 。 在切割过程中 , 高速旋转的砂轮片崩裂 , 破碎的砂轮片从额部“飞”进颅内 , 头部顿时出现十几厘米长的伤口 。
受伤的郭某被其家人紧急送到阳城县人民医院救治 , 因伤势危重 , 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后被转至晋城市人民医院 。
【成功|砂轮片“飞”进颅内,医院6小时成功救人 医患情,是手术室里的争分夺秒】郭某被送至晋城市人民医院时意识不清 , 此时距受伤已有6个小时 , 右前额有一纵行长约12厘米的伤口 , 下端达右眼上睑且污染严重 , 伴有活动性出血和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外溢 , 鼻腔也不停有血性液渗出 。
晋城市人民医院抢救团队为郭某紧急施行了必要的医学检查:头颅CT显示脑挫裂伤、脑内多发异物(破碎的砂轮片)、右额骨粉碎性骨折、右眼眶内侧壁骨折 。 头颅CTA检查显示最大体积的砂轮片直接将右侧大脑前动脉血管推向中线左侧 , 且被血管部分包绕 。
经救治小组会诊 , 郭某确诊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脑内异物、右额硬膜下血肿、右额硬膜外血肿、右额骨粉碎性骨折(额窦、筛窦开放)、颅底骨折伴脑脊液鼻漏、右额部皮肤挫裂伤;右眼眶内侧壁骨折、右眼睑皮肤挫裂伤 。
医院立即为确诊后的郭某开通绿色通道 , 手术由晋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茹小红主任医师主刀 , 段志斌、崔杰主治医师密切配合 , 紧急给郭某施行了脑内异物(砂轮片)取出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及颅底重建修补术 , 成功将病人颅内的一块长6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的砂轮片及可以取出的若干砂轮碎片取出 。
茹小红表示 , 这例手术的难点和要点是异物的取出和颅底重建 , 异物的最大一块被大血管包绕 ,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大出血 。 颅底修补重建不妥当 , 必然不能阻断颅内外相通 , 从而引起脑脊液漏和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 。 手术团队基于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技巧、密切的配合 , 从而规避了风险 , 解决了难点 , 把握了要点 , 历时近6个小时 , 成功完成这一高精尖的手术 。
手术虽然顺利结束 , 但因郭某系开放性颅脑损伤 , 大脑被砂轮片损伤严重 , 况且颅内还有无法取出的极小极小的砂轮碎片 , 病情一度极不平稳 。
为此 , 医护团队及时对郭某制定了控制脑水肿、感染、癫痫、腰大池引流等治疗方案 。 1月19日 , 郭某终于转危为安 , 生命体征平稳 , 意识恢复 。
据茹小红介绍 , 郭某伤情复杂 , 手术难度很大 , 首先要在不增加额外损伤的前提下 , 把深入颅内约10厘米的不规则异物取出 , 就需要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精湛的技术 , 其次针对严重的开放性脑损伤(合并有颅底粉碎骨折) , 要做到颅内感染的防控和治疗 , 需要治疗和护理团队有完善的方案和高度的责任感、执行力 。
1月24日上午 , 在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305病房 , 躺在床上的郭某不仅恢复了意识 , 而且还能和前来查房的医生握手、数手指 , 并说“谢谢医生救命” 。 目前 , 郭某正在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恢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