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独特风景线”:最后一名,更有仪式感!

马拉松的“独特风景线”:最后一名,更有仪式感!

文章图片

马拉松的“独特风景线”:最后一名,更有仪式感!

文章图片

马拉松的“独特风景线”:最后一名,更有仪式感!

文章图片

马拉松的“独特风景线”:最后一名,更有仪式感!

众所周知 , 在马拉松比赛中 , 跑在第一集团前几名的选手往往能享受到特殊的待遇 , 有专门的引导安保车辆开路 , 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顺利比赛 。
然而 , 你是否知道 , 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名 , 也同样享有“前呼后拥”的待遇 , 有时候甚至比第一名还要风光!
看看这位大哥 , 感觉整个组委会都在身后了 。

这样的阵势 , 比第一名还要“排面”了吧!

跑友们纷纷表示 , 这简直太有“仪式感”了 , 让人忍不住想亲身体验一次!

不过 , 有些人可能觉得跑最后一名有些丢脸 。
然而 , 事实上 , 能站在马拉松赛道上就已经超越了身边绝大多数的人 , 跑最后一名并不丢脸 。
我们常常过于看重冠军和破纪录的选手 , 忽视了那些坚持到底的跑者们 。
在马拉松比赛中 , 最后一名也许代表的是时间的落后 ,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来的坚毅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

马拉松是一项自我超越的运动 。 每个跑者 , 无论成绩如何 , 只要坚持跑到终点 , 都应当受到尊重和肯定 。
这些“最后一名”的跑者 , 他们可能没有冠军的速度 , 可能没有优秀选手的体能 , 甚至在比赛中他们可能经历了更多的困苦和痛楚 。
但正是他们 , 以自己的方式 , 用时间来证明了跑步的魅力 , 让我们看到了马拉松的另一面 。
在2022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 , 86岁的张顺成为了最后一名完成比赛的选手 。
这位身穿蓝色运动服、头戴黄色鸭舌帽的老人 , 以6小时16分51秒的成绩完成了比赛 , 成为了年纪最大的跑者 。
他的坚韧和毅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

这样的最后一名 , 同样承载了马拉松的精神 , 丝毫不逊色于第一名 , 同样拥有无上的荣耀 , 没有任何丢脸之处 。
当然 , 也有人感到不满和反感 。
有人评论道:“如果跑不动了 , 就不要再跑了 , 后面这么多人这么多车跟着 , 难道不觉得尴尬吗?”
有人甚至激动地指责:“你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你解封道路 , 既然跑不动 , 那就别跑了!”
但其实 , 如果参赛者在“关门时间”内去坚持跑完全程 , 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 这是他们的权利和选择 。
只要他们没有违反比赛规则 , 他们就应该被允许完成比赛 , 而不应该受到批评或压力 。
对于最后一名选手 , 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能比其他选手更大 , 因为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比赛 。
【马拉松的“独特风景线”:最后一名,更有仪式感!】因此 , 他们更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 , 而不是被劝导放弃 。

在大众的观念中 , 通常会将“最后一名”和失败连在一起 。 马拉松比赛当然 , 也不例外 。
但是 , 这种思维方式大大忽视了马拉松的核心价值 。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 。
其实每一名完成全程的选手都在他们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 在他们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 。
有时候 , 不妨放下对成绩的追求 , 去体验一把最后一名的感觉 。
这种体验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 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马拉松远超一场竞赛 , 它更是生活的挑战、人生的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