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阿|【忙年的人们】医院里的年味是忙碌

董阿|【忙年的人们】医院里的年味是忙碌
文章插图
(编导:黄艺璇 李紫莹 拍摄:李紫莹 黄艺璇 汤思薇(实习) 剪辑:黄艺璇 李紫莹 旁白: 汤思薇(实习) )
尚一网讯(采访人员 李紫莹 黄艺璇 实习生 汤思薇 文/图)“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年味是街头巷尾的张灯结彩,是一家团圆的喜乐氛围,是年夜饭上举起的酒杯……对于常年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年味是忙碌,是坚守,也是担当。
董阿|【忙年的人们】医院里的年味是忙碌】 临近春节,采访人员走进湘雅常德医院,感受医院里别样的“年味”。
“准爸妈们都想宝宝尽早出生一起过年”
在掌心倒入BB油,双手搓热,从新生儿前额开始抚摸按摩……早上9点,产科护师张娜在婴儿洗澡间为刚洗完澡的新生儿做抚触按摩,随后熟练地为其穿上尿不湿,裹上软乎乎的被子。“小天使”仿佛很享受一般,对她回以一个大大的哈欠。
董阿|【忙年的人们】医院里的年味是忙碌
文章插图
张娜在为新生儿洗澡。
正是春节前夕,湘雅常德医院产科每天都有15个左右的新生儿排队洗澡,这是张娜一天中最忙碌而幸福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小心弄伤宝宝幼嫩的皮肤,她会定期将自己的指甲尽量剪短,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将宝宝推车交还到新晋奶爸手中时,她也总忍不住“多交代几句”。
张娜自己也是一位准妈妈,她介绍说,虽然临近春节,产科医护人员仍每天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病区里,胎心监护、打针换药、对医嘱、写病历、用双手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近两年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病人的情况更加复杂,准爸妈们又都想在农历新年前见到孩子,工作量也因此增多。”
“奔跑是常态,好多年春节没回家了”
进入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监护仪的声音彼伏作响,目之所及是患者周身的插管,没有家属陪护,没有嘈杂人群,医护人员的忙碌显得紧张而沉闷。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他们必须分秒必争,铃声一旦响起,奔跑到病人身边进行紧急处理是常态,因为这里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董阿|【忙年的人们】医院里的年味是忙碌
文章插图
穆仕伟为患者例行检查。
见到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穆仕伟的时候,他正在操作几台仪器,观察一名80多岁昏迷病人的情况。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抢救更是家常便饭。在这里,即使是血压的一点波动,也极有可能是一次致命的危机。所以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必须24小时严密观察自己的患者。
护理完患者,一边洗手消毒的穆仕伟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从医以来,老家在贵州的他已经连续5年没有回去过春节了。今年,他同样选择坚守。而这在他看来,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病人一入ICU,便是生死门。披上白大褂,就要明白承载其中的生命重量。”
“每天从忙碌中开始,在疲惫中结束”
过了晚上9点,查看完临时收治的患者,打了好几个电话与门诊科室对接,急诊科医师董阿为才有空坐下来和我们聊聊天。
“夜班急诊基本上就是一晚上守在这里,因为保不准什么时候会来病人。”董阿为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他的工作。作为一名急诊科的医生,他早已习惯了从“忙碌”中开始,在“疲惫”中结束的工作节奏。
在董阿为的记忆里,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急诊室就开始愈发忙碌,“天气冷了,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患者会多一些。”交谈间听到病房里老人的咳嗽加剧,董阿为顾不上采访,立即起身去查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