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并非非死不可,姚贝娜是被吓死的。( 三 )


所以癌症并不可怕,完全是因为你的心,你的观念才让它面目狰狞 。当我们被某种教化以后,对癌产生恐惧 。恐惧让正气无法支撑你的身体,邪气乘虚而入,形势发生急剧的改变,这时候就容易恶化了 。有一些人,因为他执着那对应的相已经到那个程度,无法扭转了,我们医生也束手无策 。
西医如是说——
国外医学专家提议重新定义“癌症”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作者:哈罗德·瓦默斯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30日报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个工作组提出的这些建议发表在29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上 。他们举例说,一些癌变前的症状,比如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在许多医生看来并不算癌症,因此应该去掉癌症的字样,这样病人就不会那么紧张,也不会去寻求可能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治疗,比如手术切除乳房等 。
这个由一些顶尖癌症研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还建议,在乳房、前列腺、甲状腺、肺等部位的癌症筛查中发现的一些病变根本不应该叫做癌症,而应被重新归类为“上皮起源的惰性病变” 。
“我们需要一个21世纪的癌症定义,而不是19世纪的癌症定义,而我们一直都在使用后者,”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首席医疗官奥蒂斯·W·布劳利博士(OtisW.Brawley)说 。
为美国主要的癌症研究机构担任顾问工作的一组专家建议,应当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其中包括改变癌症的定义本身,并把这个词从一些常见的诊断中彻底去除 。
呼吁转变的原动力来自医生、科学家和患者权益倡导人士越来越强烈的担忧 。他们害怕,几十万名男男女女正在接受不必要的、有时会有损外貌且有害的疗法,来治疗癌前和癌性病变,而这些病变的发展如此缓慢,很有可能永远都不会产生损害 。
近年来,高敏度筛查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发现这类所谓“偶发瘤”的可能性 。偶发瘤指医学扫描检查时意外发现的肿瘤,这些肿瘤几乎永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然而,一旦医生和患者得知了这样一个病变的存在,他们通常会觉得应该要进行活检、治疗并摘除它,这往往会为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风险 。这种问题通常被称为过度诊断,而患者因此而承受的不必要的治疗则称为过度治疗 。国家癌症研究所有关负责人称,过度诊断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也是该研究所的一个研究重点 。
“改变我们用来判断不同病变的语言至关重要,这样做能让病人们相信,他们不必针对扫描检查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激进治疗,”她说,“对于大众来说,问题是一听到‘癌’这个字,就以为如果不治疗就会死 。我们应该把‘癌’这个字留给那些极有可能会产生问题的病症 。”
然而,问题是,由于医生们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根据这些症状来区别良性、生长缓慢的肿瘤和恶性病灶,他们就会把每一个病例都当成可能会恶化的来治疗 。结果是,医生们会发现并治疗大量似乎具有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的患者 。但是即使对这些病症进行多年激进治疗,侵入性癌症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减少,这说明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极其普遍 。
“我们的研究人员现在不只是在寻找及早发现癌症的方法,他们也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发现癌症时,靠哪些因素判断其影响会有多么严重?”瓦默斯博士说 。“而20年前发现癌细胞时,就会感觉有极大的可能会死掉 。现在和那时的想法完全不同了 。”
来自约翰霍普金的有关癌症的最新信息
1.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癌细胞 。在常规测验中这些癌细胞并不会检验出来,直至他们滋生到几亿个 。当医生告诉癌症病人经过治疗他们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了,其实,这只意味着化验没办法检测出癌细胞,因为它们的数量还没达到可检测到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