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业紧张”是因为心理素质差?( 二 )


做好职业健康兜底
“职业紧张”的伤害日益凸显 , 相关判定标准却难以突破 , 相应保障尚未纳入现行法规 。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 , 随着社会进步 , 对职业病的理解也在发生变迁 , 应及时修订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 凝聚合力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兜底 。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涛说 , 一种疾病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需要经过系统分析论证 。 “我们正在开展调查 , 加强对于肌肉骨骼损伤、‘职业紧张’导致的身心问题等职业危害的研究、评价和控制 , 以应对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新型职业健康风险 。 ”
“防治‘职业紧张’ , 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 ”王永杰表示 , 即便“职业紧张”暂未进入“法定职业病”范围 , 但相关保障措施在劳动法中有迹可循 。 在现实中 , 一些企业不把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休假制度当回事 , 用人单位必须扭转观念 , 意识到员工的幸福感和企业的长期效益相辅相成 。
“除了完善政策、干预企业 , 真正为健康买单的还是劳动者自己 。 ”王永杰说 。 “职业紧张”可防可控 , 劳动者要积极面对 。 一方面 , 与领导保持良好沟通 , 合理安排工作、不过分强求;另一方面 , 改善生活方式 ,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 , 强化社会支援网络 , 遇到困扰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 。 如果压力长期持续 , 而且症状严重 , 自我放松无效 , 务必就医或向专业机构求助 。 (采访人员 陈曦)
编辑:果君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