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紫薇|守护非遗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程氏正骨术”在新洲代代相传

央广网武汉1月30日消息(采访人员朱娜 实习采访人员曾紫薇)早起穿上宽松的中式衬衫 , 行云流水般练习完单手倒立、打拳、八卦掌等全套动作 , 程声旗换上白大褂下楼 ,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
作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程氏正骨术”第九代传承人 , 程声旗师从叔父、“程氏正骨术”第八代传人程金良 , 坚持医武兼修 , 在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孔埠社区开设“程声旗骨科诊所” , 近三十年 , 将祖传中医正骨医术结合现代医学不断发扬光大 , 成为远近闻名的骨科名医 。
除新洲本地人外 , 还有不少武汉中心城区 , 麻城、黄冈、安陆、咸宁等省内十多个城市 , 甚至安徽、河南、湖南、内蒙古、新疆等地群众慕名前来就诊 , “程氏正骨术”造福患者无数 。
扎根乡村 他坚持三十年如一日发扬家族医术惠及民众
临近年关 , 汪集街孔埠社区热闹非凡 , 上街赶集、打年货的居民络绎不绝 。
靠街边一栋不起眼的民房内 , 进进出出的人们却构成另一番忙碌景象:他们赶在年前来扎针灸、拔火罐 , 治疗一年到头的“忙碌病” , 希望舒舒服服过个好年……
这是程声旗的家 , 也是他以自己名字命名开了近三十年的骨科诊所 , 一楼改造成候诊厅和诊室用来接诊 , 二楼自住兼练功房 。
曾紫薇|守护非遗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程氏正骨术”在新洲代代相传
文章图片

程声旗骨科诊所(实习采访人员曾紫薇 摄)
程声旗看诊施治时 , 妻子余红凤便在一旁做助手 , 儿子程传坤根据病情需要为患者按摩松筋 , 女儿程丹美则负责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取药、收费……稍显拥挤的诊室内 , 程声旗一家四口分工有序 , 忙得不可开交 。
“快过年了 , 最近接诊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 , 离得近 , 过来也方便 。 ” 程丹美告诉采访人员 , 若是在平时 , 天气也好的话 , 前来看诊的病人会更多 , 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也是常态 。 程丹美坦言 , 正是不想父母太过操劳 , 她已辞去工作 , 全职在家帮忙一年多了 。
趁接诊间隙 , 程声旗笑着说 , 正骨术擅于以针灸火罐、以指代针、点穴按摩、徒手正脊、推拿理筯为主要手段 , 皆能法从手出、手摸心会 , 疗效显著 。 从1996年开业至今 , 诊室基本全年无休 , 只要有病人来 , 随时能看诊 , 冬天还好 , 就是夏天忙起来最缺午觉 。
“这里感觉痛不痛?”“有点胀”谈笑间 , 程声旗顺手摸住了患者万大爷的腰部穴位 , 边按边问询道 。 今年76岁的万大爷已是诊所的老熟人了 , 诊所刚开业时 , 万大爷就在这里治好了疼痛多年的肩颈病 。 此后多年 , 但凡一有腰酸背痛的小毛病 , 万大爷第一个就想到来诊所找程声旗 。
曾紫薇|守护非遗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程氏正骨术”在新洲代代相传
文章图片

程声旗在为患者治疗(实习采访人员曾紫薇 摄)
最近 , 万大爷感到腰部胀痛 , 程声旗在其腰背部进行了针灸和火罐治疗 , 再通过腰部按摩舒缓病情 , 治疗结束后 , 万大爷坐在床沿舒了口气 , 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
“基层需要这样的医生 , 关键是治疗效果好 , 省得老百姓再费劲去跑大医院 。 ”新洲本地人施先生经常来找程声旗治疗 , 有时也贴一些膏药 , 每次疗效都很好 , 提起程声旗 , 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 。
三十年来 , 程声旗始终坚持扎根乡村、传承“程氏正骨术” , 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乡民医治伤痛 , 祛除病疾 , 受到了四乡八邻群众的交口称颂 , 也因此荣膺武汉市新洲区“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新洲区“十大好人”等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