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 二 )


政策解读
近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 指导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 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 , 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
一、《指导原则》出台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 各地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 , 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为指导 , 科学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 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 当前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 人口分布格局不断调整 , 新发再发传染病挑战形势严峻 , 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加快建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我们研究制定了《指导原则》 。
二、《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重要作用 。 《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 , 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 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的 , 将各级各类、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服务对象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布局 ,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 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能 , 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适应、与人民美好健康需求相匹配、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 。
(二)明确医疗机构设置的五个基本原则 。 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区域统筹规划原则、科学布局原则、协同创新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 。
(三)提出医疗机构设置的主要指标和八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 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能力、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师数(千人口中医师数)和千人口护士数等主要指标进行宏观调控 , 具体指标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总体要求包括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优质均衡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养结合、鼓励社会办医、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八个方面 。
(四)框定《规划》的四方面主要内容 。 一是现状分析 。 参照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方案等 , 进行本区域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调查 , 确定本区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和影响因素 , 综合考虑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城镇化、人口现状、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 。 二是明确健康影响因素 。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 依据本区域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 确定本区域医疗机构合理设置的思路 。 三是确定医疗机构的设置 。 依据上述两点 , 综合考虑分级诊疗要求、支付能力、医疗服务可及性、转化成为服务需求的潜力 , 分年度预测、规划医疗服务需求 , 确定所需要的医疗机构级别、类别、数量、规模及分布 , 确定必需床位总数和必需医师、护士总数 。 四是制定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 加强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宏观调控和动态管理 。
(五)公立医院设置的基本原则 。 一是合理设置公立医院数量 。 公立医院的设置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 依据常住人口数 , 合理规划设置各级各类的公立医疗机构 。 二是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 。 公立医院根据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 , 合理设置科室和病区数量 , 限定每个病区床位规模 。 三是合理配置公立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床位数 。 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 重点承担疑难危重症的诊疗任务 。 在设置审批三级综合医院时 , 引导三级综合医院提高重症医学专业床位规模及占比 , 合理配置临床科室资源 。 原则上平均住院日过长的不得新增三级综合医院及其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