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春节前,血液透析患者的4小时内外:多喝水成奢望,告别远途旅行( 二 )


每一个终末期肾病患者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干体重“,在两次透析之间的时间里干体重增长不应超过3%~5%。例如,一位体重60kg的患者,在这个周期里饮用的水和食物只能在1.8kg~3kg范围之间。
李瑞|春节前,血液透析患者的4小时内外:多喝水成奢望,告别远途旅行
文章插图
一个普通人一天饮水量在2L左右,相当于2Kg的重量,这意味着每一位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常常”口渴“而不能大口畅饮。除了喝水受限、食物称重,患者能吃的食物种类也有限制,对高钾、高钠、高磷食物的摄入要严格的要求。
在治疗4小时之外的生活,病人相处时间的就是家属。做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属,除了日常的陪护接送,心灵上的陪护是他们面临的终极难题。每一位坐在血液透析室外的家属,都会观察病人走出透析室时的表情。如果病人表情不开心,那么直到下次透析前,整个家庭的气氛都会是不开心的。
李瑞(化名)讲述自己丈夫在家的状态时愁容满面,丈夫在化疗的1年多时间里因为心里不能接受这种落差而患上了焦虑症,一年住了5次院。儿子每来到家中看望父亲,丈夫总是不爱搭理,渐渐地,儿子来的次数也减少了,“没人想触他的霉头“。李瑞说,透析病人的情绪所最难关照的,安抚很难起到效果,自己的丈夫是总闷着不爱说话,还有的病人是爱发牢骚、打骂自己,甚至生起自杀的念头。如何让病人打开心结、走向室外、理解家人,这是李瑞和血液透析室外多位家属所共同想化解的难题。
“不做废物”
和同病室拥有15年透析史的洪杨(化名)相比,英英是这间病室的“小学生”。洪杨在31岁的时候开始做血液透析,从未有家人陪护,一周三次雷打不动地来医院,洪杨把这种自律称之为“自救”。
这场规律的“自救”活动是所有肾衰竭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而血液透析是最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肾衰竭,在国际上统一使用慢性肾脏病(CKD)的名字,并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对其分为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共5期。通俗的说,CKD5期就是尿毒症期,到了这一期,肾衰竭患者面临着肾脏移植、腹膜透析、血液三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有限的肾源和可操作性,使得血液透析成为更多患者的不二选择。
李瑞|春节前,血液透析患者的4小时内外:多喝水成奢望,告别远途旅行
文章插图
洪杨是血液透析患者群体中少有的乐观主义者。洪杨曾经是一名大学教师,后来选择自主创业做教育。2007年做建瘘手术的当天,洪杨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自从继续教书15年。洪杨说自己喜欢这种“被需要着“的感觉,走到现在,即便体力不支仍选择继续做教育,不全是为了赚钱,能过好生存着发散余热的每一天,也是他坚持做血液透析的动力。
”我生了病,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不要做废物,这样感觉没有白活。“洪杨觉得打败血液透析患者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的心态,”有很多人得了这个病后缺乏勇于直面的精神,要自己看得起自己,不要自卑。“
超乎友情的情谊
病人一呆就是数年,血液透析室里存在着患者与护士之间别样的友情。
有4年血液透析史的江婉(化名)早就和这里的护士打成了一片。在江婉感到不太舒服的时候,护士常会送给她一份“小礼物”——一颗大白兔奶糖,用缓解她低血糖时的痛楚。在江婉的病床旁边,经常会有护士和她聊天,分享近期的所见所闻。离开时,江婉也要和护士们笑闹几句再去测体重、量血压。在江婉眼里,这是超乎友情的情谊,“好朋友也做不到每周见三次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