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日记:不幸的癌症,万幸的抗癌史

患者日记:不幸的癌症,万幸的抗癌史


◎本报记者 陈祎琪
“我现在生活各方面都没什么问题 , 除了血小板还有点低 , 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 ”
身为一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 65岁的黄先生对自己如今稳定的病情感到很欣慰 。 抗癌5年 , 他和众多不幸的癌症患者一样 , 奔走于各大医院 , 只为争取更多生的机会 。 万幸的是 , 他倾尽时间和精力 , 终究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 , “身体现在恢复到和生病前差不多了” 。
但这场艰难的抗癌历程注定难以忘怀 。
厄运猝然而至
时钟拨回5年前 。
2018年年底 , 黄先生和朋友相约去爬山 。 和往日不同的是 , 那天他每登上一级台阶 , 都倍感费力 。 “那次之后 , 我还是常常觉得浑身没劲儿 , 四肢无力 , 走路时腿还有点软 , 精神头远不如以前了 。 ”
他敏感地察觉到了自己的异样 , 很快前往医院检查 。 他先后在武汉的多家医院就诊 , 最终于2019年1月8日被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期 。
“黄先生当时的血项检查结果不是很好 , 白细胞比较高 , 还有贫血的情况 。 加上他全身乏力、头昏 , 淋巴结肿大 , 我们又为他安排了进一步检查 。 经过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和基因染色体检查后 , 确诊他罹患了慢淋 。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血液科主任常伟说 。
此时 , 黄先生的身体显得越发无力 。 连日来奔走于各大医院 , 加之病情的进展 , 他连上楼都很困难了 。 起初他什么也没想 , 只抱着一种“有病就看”的信念 , 但慢慢地 , 心情还是不由自主受到了影响 , 他开始吃不下饭 。 治疗迫在眉睫 。
作为武汉市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 , 他咬牙吃了两年多的进口靶向药 。 这一阶段 , 医生复查发现 , 黄先生的白细胞、红细胞指标都没达到正常值 , 血小板数量也在下降 。 疗效和经济的双重不足 , 使黄先生停止了昂贵进口药的服用 , 改用一款仅需两三百元的化疗药 , 遗憾的是 , 该药效果也不理想 。
直到开始服用一款国产BTK抑制剂 , 黄先生的病情才出现了明显的逆转 。
治疗迎来转机
“新药吃了两三个月后 , 我来复查 , 各项指标就有了好转 , 现在感觉和没生病时的身体状态一样 。 ”黄先生说 。
“一代BTK抑制剂是化学药物 , 虽然对主体疾病的疗效不错 , 但是副作用也很大 , 特别是易引发老年人的心血管问题 , 如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或心衰等 , 其安全风险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使用 。 ”常伟表示 , 相比而言 , 奥布替尼作为新型不可逆共价结合的BTK抑制剂 , 具有创新的化合物结构 , 靶点更集中 , 毒副作用更小 , 因而降低了脱靶效应 , 疗效和安全性更好 。 另外 , 一天只需口服一次 , 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
谈及这次换药 , 常伟表示 , “当时恰逢这款国产BTK抑制剂上市 , 之前的药又疗效不佳 , 我们就给黄先生换了这个药 。 现在一年多过去了 , 他头晕、乏力的症状都没有了 , 淋巴结也不肿大了 , 血项检查结果也都正常 。 我们很替他高兴 。 ”
从不治之症到慢性病
随着新型BTK抑制剂的适应证不断扩展 , 该药为更多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 “但我们在临床上给病人治疗之前 , 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该不该治疗?能不能治疗?怎么治疗?”常伟说 。
该不该治疗是指现在是不是患者治疗的时机 。 如果是 , 医生就给患者制定一个长期或者短期的治疗方案 , 如果不是 , 就先诊断和观察 , 以免过度治疗 。
能不能治疗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 , 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生理状态能不能承受这一治疗方案;第二 , 患者的经济条件能不能承受这一治疗方案 。 “如果生理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允许 , 我们再细化为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 ”常伟表示 , 疾病本身已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 如何用患者吃得起的药物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疗效是医生应当为之努力的事情 。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 血液系统疾病谱的患病率也不断提升 。 淋巴瘤的患病率从十万分之二上升到十万分之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球每年有19.1万新确诊病例 。 但与此同时 , 就诊意识的增强、诊疗技术的更新也让很多过去令人闻风丧胆的不治之症变成了可以与之和谐共存的慢性病 。
“现在中国的原研药做得很好 , 药物的创新性都不错 。 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过去3~5年可能就进展为中晚期 , 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 但现在有了BTK抑制剂 , 他们还能生存10年、20年 , 疾病也相应地进入了慢病化管理模式 。 ”常伟说 。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常伟希望国产药物研发企业在靶向药时代能根据临床需求 , 研发更多适合国情的新药、好药 , 药物价格也能尽量符合国民生活水平 , 从而让更多患者活得好、活得久 。
黄先生罹患疾病是不幸 , 然而赶上国产新药问世有效改善了病情 , 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 现在 , 他每天走走路、做做操、练练八段锦 , 活像一个安享晚年的幸福“老头儿” 。 若是不说 , 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已经抗癌5年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
【患者日记:不幸的癌症,万幸的抗癌史】《医学科学报》 (2024-01-26 第12版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