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人生便在这明灭间消逝

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人生便在这明灭间消逝
文章图片
香烟担道义 , 苦茶著文章
昨天翻朱自清文集时 , 偶然看见一篇《谈抽烟》 , 很是有趣 , 遂将自己这一生同烟的交集 , 又细细地品味了一番 , 有触动 , 有感慨 , 与其说是从烟的角度去感叹人生 , 还不如说是借着烟来怀念过往 。
大概是去年开始 , 有个段子引来不少人的喝彩 , “我站在阳台上抽烟 , 我抽一半风抽一半 , 我没跟风计较 , 可能风也有烦恼了吧 , 后来想想 , 越想越气 , 凭什么风要抽走一半 , 然后我就开始抽风!”这也算是很有趣的文案了 。
我同香烟的交集是很早了 , 因为 , 我祖父便是抽烟之人 , 但似乎他的瘾并不是很大 , 不是没事便要叼根烟在嘴边之人 , 大致是属“饭后一支烟 , 快活似神仙”的那种耍派一类 。
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人生便在这明灭间消逝
文章图片
然而 , 他抽烟的品牌是固定的 , 只抽大前门 , 其它的烟一律不抽 , 可能是已经将抽烟提升到彰显生活品质的高度来衡量了 , 宁愿不抽 , 也不能丢范儿 。
父亲的烟瘾要大得多 , 据说是在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学会抽烟的 , 一是要熬夜 , 二是为所发购买凭证的“烟票” , 送人不舍 , 浪费更是不甘 , 于是便买回抽了起来 , 后来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烟瘾 , 愈发不可收拾 , 当我从扬州来成都上学时 , 他已是一天一包的水平了 。
父亲的工资要比母亲高 , 大概一个月有近五十元的水平 , 每个月只要一发工资 , 母亲便会给他买回三条烟 , 整齐地排列在家中书桌的抽屉中 , 循环往复 , 雷打不动 , 其中大概也有定量的意味吧 。
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人生便在这明灭间消逝
文章图片
当时在工厂的抽烟之人 , 一般都是买一两角钱的烟 , 如春耕、蓝雁一类 , 一次只一包、两包地买 , 而父亲是个很要面子之人 , 为了提高自己形象的档次 , 他都是抽三角左右一包的烟 , 如飞马、红星、金钟 , 最少是光荣或黄金叶这个档次 , 所以 , 这也算家中一项很大的开销了 。
我第一次抽烟应该是1970年 ,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 , 包括陈国刚和代学武在内 , 应该还有李大桥和魏海林 , 五六个住现在中区灯光球场附近的半大小子 , 一人出一角钱 , 由我去一楼商店中 , 买了包四角五的红山茶牌香烟 , 一起去当时还在建筑中的316厂房顶楼上 , 准备去品尝一下 , 这抽烟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
在塔吊边 , 小心翼翼地打开烟盒 , 取出那紧致的烟卷 , 突然发现还需要火 , 可是 , 一包火柴也要两分钱 , 太贵 , 也浪费 , 不值得 , 所以 , 由胆大的代学武同学自告奋勇 , 竟然下到路上借来火 , 大家才得以品味到抽烟是怎么的一种滋味 。
原来的这里是商店 , 一楼是卖烟酒杂货 , 二楼卖衣物百货
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人生便在这明灭间消逝
文章图片
可别小看这借火 , 这可是一个不应该抽烟的年龄去向成人借火 , 估计那人肯定很是吃惊了 , 可以想象 , 当一个初中学生来向我借火时的神态 , 一定是惊讶万分的 , 也许会直接拒绝 , 亦或还会将其教训一番也未可知 。
聚集在一起 , 一人一支地点燃 , 袅袅的烟雾在头上缭绕 , 久久不得散去 , 都是第一次抽烟 , 咽喉呛得咳嗽了起来 , 接着便在无人叫好的失望中 , 结束了这人生的第一次经历 , 各自回家 , 只是现在不记得 , 那剩下的烟被谁人揣了去 , 但烟盒一定是归我所有 。
我从小就喜欢收藏 , 先是糖纸 , 火花 , 邮票 , 包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的袜标 , 就是连接两只袜子商标 , 很精美 , 而烟盒也是我主要收藏的内容 , 之所以要买红山茶的烟 , 道理很简单 , 因为我需要这烟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