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24小时医疗保障、中医科成热门,看这些奋战在冬奥一线的“大白”们

本文转自:健康时报

关注
中医科|24小时医疗保障、中医科成热门,看这些奋战在冬奥一线的“大白”们】(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邱越)2月1日,农历虎年的大年初一,北京妇产医院副主任医师伍绍文早上7点就来到了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开始了今天的预检分诊工作。
中医科|24小时医疗保障、中医科成热门,看这些奋战在冬奥一线的“大白”们
文章插图
伍绍文医生为外籍专家介绍诊所情况,受访者供图。自1月18日起,来自北京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六家医疗机构以及120急救中心的共193名医护人员就开始了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长达81天闭环生活。
“九九八十一天,就像我们这些‘大白’们的‘取经之路’,有挑战、有辛劳、有不易,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荣誉感,每当收获运动员们的点赞和感谢时,便更鼓舞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最最优质的医疗保障。”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护士长、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护士长李曼说。
“16+24”小时门急诊,为运动员提供全时段医疗保障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一共有两层,是整个奥运村内唯一一家医疗机构,为“村民”们提供每天16小时的门诊服务和24小时的急诊服务。运动员和其他“村民”可根据自己的赛程和时间安排,选择任意时间到诊所来就诊。
综合诊所设置了口腔科、康复科、内科、外科、耳鼻喉、眼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其中仅内科就涵盖了急诊内科、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肾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皮肤科、中医科10个专业组。
中医科|24小时医疗保障、中医科成热门,看这些奋战在冬奥一线的“大白”们
文章插图
李曼护士长在清点药物,受访者供图。“可以说得上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诊所虽然不大,但却是一家三甲医院的人员设置,有着众多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内科组长仇盛蕾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冬奥运动员们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医疗服务,只为让他们满意。”
针灸、推拿成热门,外国运动员慕名而来
大年初一一早,一位日本代表队的医务人员来到奥运村综合诊所参观了解,特别咨询了诊所是否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上午11时左右,诊所又迎来了一波乌克兰代表队的运动员,他们的目标则是直奔中医科。
据伍绍文介绍,在奥运村的医疗保障多以运动损伤和外科为主,而传统中医的针灸、推拿、正骨等治疗,则引来了不少外国运动员的“拔草”和“打卡”。
“许多身体并无大碍的运动员和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还会专程来到诊所咨询体验中医科,其中针灸、推拿又是最受欢迎的两个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帮助他们迅速缓解疼痛,更好地进行训练比赛和其他工作。”仇盛蕾说。
仇盛蕾表示,随着赛程临近,未来有传统中医治疗需求的运动员肯定还会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一天四消、一人一消,严格防疫流程
为了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综合诊所对外接诊的1500平米“污染区”的共39个房间,每天要进行4次物表和地面消毒,此外每当有人员就诊后,该诊室还要做到“一人一消”。
“我们的医护人员并不是人人都有传染病医院的工作经历,而在冬奥正式开幕前,运动员陆续进村的这段时间,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李曼介绍,在前期的工作中,已经有出现过核酸检测阳性的人员,综合诊所针对相关人员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临床无症状的感染者需送至隔离酒店进行观察,临床有症状的患者则需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上述两种情况的人员均需核酸转阴后才能回到奥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