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百出 刚上班为何“心慌慌”( 二 )


潘惟华提醒 , 老人的子女、孙辈也要调整好心态 , 提前跟老人做好沟通 , 让他们有一个心理过渡的过程 。 尤其是不能一离家就忙自己的事情 , 把老人丢在一边 , 要经常跟老人沟通 , 多视频、多语音 , 营造一种虽然人没在身边 , 但是声音还在身边 , 关心还在的氛围 。 其中 , 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老人 , 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近况 , 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
开学在即给学生一个过渡期
春节假期结束 , 也预示着青少年的寒假时光即将进入尾声 , 开学的日子也马上要来临了 。 “假期计划没完成 , 焦虑过度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做好开学准备?”……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 , 潘惟华给出了建议 。 要让孩子尽快恢复假期前的学习状态 , 家长充当了关键角色 。
家长需要以身作则 , 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作息时间表以及这一学期的新目标 , 为孩子做积极的心理辅导 , 跟孩子们一起进入学习状态 , 制定符合孩子实际的新目标 , 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的作用 , 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 要注意的是 , 引导孩子“收心”不能操之过急 , 而要循序渐进 , 给孩子一个过渡期 。 如果家长太着急 , 或者经常“唠叨” , 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甚至逆反的情绪 , 导致事倍功半 。 而潘惟华也提醒 , 对于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 , 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 激励、引导、暗示孩子 ,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 , 与孩子聊聊学校里面的同学、老师 , 帮助孩子放松紧张心情 , 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 , 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 。 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 , 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 , 期待着校园生活 。
事实上 , 要防止孩子出现节后综合征 , 家长在假期之始就应该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假期计划 , 使学习、培训、娱乐、旅游等项目有计划地进行 , 使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玩乐有节有度 。 临近假期结束、开学之际 , 家长要提前做准备工作 , 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 帮助其慢慢地调整心理状态 , 收回假期生活中过于放松的心 。
延伸阅读>>>
节后收心“处方”收好
潘惟华介绍 , 每年小长假过后的一两周内 , 节后综合征患者就会集中出现 , 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 。 尤其是一些平时工作压力大的人 , 一到假期就“恶补”娱乐 , 等到假期结束 , 又要开始上班或学习时 , 一部分人就很难调整回来 。 那些在假期里放开了吃喝、熬夜的人 , 生理规律被打乱 , 在假期后也更容易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等症状 。
很多市民对春节假期盼了又盼 , 由于渴求度上升 , 在假期里就更不想浪费一分一秒 , 在作息上更加“任性” 。 “7天时间说长不说 , 说短也不短 , 对于部分适应力不是太强的人来说 , 从假期状态回归到日常状态时就不容易做到‘无缝对接’ 。 ”
专家建议 , 经历了假期的大鱼大肉、暴饮暴食 , 这时候需要规律饮食 , 定时定量 , 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 注意饮食清淡 , 粗细粮搭配 , 多吃水果和蔬菜 , 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 。 调整生物钟 , 保证睡眠质量 。 节假日期间经常熬夜 , 生物钟完全被打乱 , 容易在节后出现失眠、早醒 , 以及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情况 。 因此 , 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 , 定好闹钟 , 早睡早起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如果上班时提不起精神 , 可以喝点咖啡或茶来提神 。 如果条件允许 , 中午可以休息一会儿 , 下午精力更充沛 。
适当运动 , 放松心情 。 “每逢佳节胖三斤”是不少人的过节常态 , 与此同时 , “精气神”也会受到影响 , 整个人变得“懒懒的” 。 因此 , 节后要逐渐恢复运动 , 不仅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 还可缓解抑郁和紧张情绪 , 对适应忙碌的工作以及减掉“过年肥”大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