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复在社区③ 四对一个性化诊疗,这家社区医院为何“兴师动众”?

新冠康复在社区③ 四对一个性化诊疗,这家社区医院为何“兴师动众”?
文章图片
当一位患者走进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冠康复门诊时 , 明显愣了一下 。 诊室里有4名医务人员 , 都身穿蓝色隔离衣等待来诊患者 。 新冠康复门诊的患者 , 一般来说已经“转阴” , 还需要这么多人来服务吗?
这支4人“小分队”由中医、康复师、护士及药剂师组成 。 多学科团队同时为患者服务 , 针对感染后康复期人群 , 涵盖中医调理、康复锻炼、护理指导及药学宣教等诊疗内容 , 综合调整患者的机体功能 , 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新冠康复治疗方案 。
2月1日下午 , 采访人员来到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康复门诊 。 前来就诊的患者朱先生今年64岁 ,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炎 , 痊愈后一个多月 , 仍有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 , 完成CT检查排除了肺部感染后 , 他仍担心会有危及生命的影响 。 在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后 , 医生冯媛媛判断他有气道高反应性 , 即气道在遇到刺激时就会出现剧烈收缩 , 安慰他:“这是‘阳康’之后的常见现象 , 一般持续1到3个月就会消失 。 ”结合用药史 , 冯媛媛为朱先生开具了降低气道敏感性的药物 , 以及化痰药物 。
接下来 , 康复治疗师张阳坐在椅子上 , 为朱先生示范呼吸训练动作 。 “双手抱头 , 做扩胸运动 , 靠在椅背上向后仰 , 吸足一口气……再向前弓背 , 呼气 。 ”做完示范后 , 张阳请朱先生坐到椅子上 , 手把手纠正他的姿势 , 讲解动作要领 , 并嘱咐朱先生:“一组重复十次 , 一天做三套即可 。 ”鼓励患者进行胸廓活动度训练 , 为患者制定居家康复方案 , 是将防病治病相结合 , 可改善患者体力活动能力不足、恢复运动困难等状况 。
新冠康复在社区③ 四对一个性化诊疗,这家社区医院为何“兴师动众”?
文章图片
康复师教患者腹式呼吸赖鑫琳摄
得知朱先生仍有胸闷症状 , 护士朱毓婷请他趴到诊室内的按摩床上 , 教他俯卧位通气的要领 。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易累及肺部 , 影响肺功能 , 朱先生曾患肺炎 , 就是典型案例 。 通过指导患者安全、正确的俯卧位姿势 , 改善呼吸 , 同时空心拳拍背 , 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 帮助肺功能恢复 。
朱先生认真学习一系列居家康复方法后 , 忽然想起什么 , 又问:“我之前吃过阿司匹林 , 再吃这个药没关系吧?”药剂师计斌回答:“没问题 , 不影响的 , 常规呼吸道药物和阿司匹林不冲突 。 ”药剂师负责解答用药问题 , 宣讲用药知识 , 对于一些慢病老年患者 , 常规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 , 药剂师也会现场进行评估与指导 ,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者“阳康”后 , 仍有许多人遗留各种不适 , 机体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 , 1月13日 ,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新冠康复门诊 , 每周一、三、五均有半天开诊 , 主要吸引周边老年居民及少数白领 。 据悉 , 年前新冠康复门诊有一波就诊小高峰 , 年后就诊人数已经少了很多 。
新冠康复在社区③ 四对一个性化诊疗,这家社区医院为何“兴师动众”?】来诊患者中 , 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比较常见 , 此外有嗅味觉失灵、失眠、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盗汗、心脑血管问题的患者也不少 。 也有一些来诊患者症状并不重 , 却忧心忡忡 , 心理因素对他们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 这种情况在独居老人之中比较普遍 。 朱毓婷说 , 针对这一类患者 , 要做好科普和安抚工作 , “告诉他们痊愈后遗留一些症状是正常的 , 积极治疗就会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