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你“帕”了吗?普陀专家带你科学认知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帕金森病,你“帕”了吗?普陀专家带你科学认知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文章图片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老年人多见 , 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 , 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倾向 。 帕金森病典型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 其中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手抖)、肌僵直、姿势步态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有嗅觉减退、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便秘等 , 疲劳感和疼痛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
“上海普陀”联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设“健康济语”栏目 , 本期邀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外科主任、同济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骆纯和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王麒为大家科普一下得了帕金森病后应该怎么办 。
帕金森病,你“帕”了吗?普陀专家带你科学认知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文章图片
骆纯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外科主任、同济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 , 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其中在行业顶尖杂志《Neurosurgery》发表论文2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论文40余篇 。 承担了并完成了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 基金共1000余万元 。 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 , 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 。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帕金森病,你“帕”了吗?普陀专家带你科学认知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文章图片
王麒 ,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 擅长各类颅脑肿瘤、颅脑外伤及功能神经外科 , 特别是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症等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 。 以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9篇 , 中文核心3篇 。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 新型实用专利3项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 , 上海市自然基金2项 。
得了帕金森病后应该怎么办?
帕金森病,你“帕”了吗?普陀专家带你科学认知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文章图片
帕金森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不能被治愈 , 因此治疗是终生的 , 不仅要重视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 甚至能改善药物治疗无法处理的问题 。 帕金森病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康复锻炼等 。
药物治疗 , 发病早期 , 药物治疗是基础 ,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情况选择不同机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 对减轻症状、延缓病程有一定的效果 , 药物治疗贯穿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 。
手术治疗 , 即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 , 主要针对药物疗效减退且出现药物导致的运动并发症的患者 , 如出现异动和症状波动等 , 此时 , DBS疗法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 , 可大大的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以及症状波动 , 提高生活质量 , 是中晚期帕金森病人获得良好生活质量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
康复训练疗法 , 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头颈部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一些基本的活动能力 , 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收到效果 。
帕金森病,你“帕”了吗?普陀专家带你科学认知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文章图片
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脑起搏器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即人们常说的“脑起搏器”手术 , 是指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微电极植入患者脑内特定核团 , 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微电流刺激脑内核团 , 调节黑质纹状体通路功能 , 从而达到改善帕金森症状的效果 。 DBS手术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大量应用于临床 , 于1998年进入中国并且2012年《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也正式推出 , 里面明确提出DBS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