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2022年2月3日|开启绿色通道,历时13个小时!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为46岁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血管畸形肿块

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2022年2月3日|开启绿色通道,历时13个小时!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为46岁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血管畸形肿块】2022年2月3日 , 大年初三 , 当许多人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时 , 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血管瘤外科 , 一群医护人员不停地穿梭在病房 。
这天 , 医院刚刚收治了一位来自周口市的特殊急诊患者李先生 , 他的整条右腿像装满水的水袋一样肿大 , 比左腿粗2倍 , 皮肤松软 , 满是褶皱 , 右下肢小腿部位有两处破溃在不停的渗血 , 已经看不出来腿部原本的外形了 。
患者的情况这么严重 , 到底是什么病呢?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在接诊患者后 , 经过细致的检查 , 最终确诊为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重症血管畸形伴出血 。
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2022年2月3日|开启绿色通道,历时13个小时!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为46岁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血管畸形肿块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李先生今年46岁 , 在12年前就发现了右臀部及右下肢的肿块 , 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 自己及家人也未重视 。 就这样 , 一拖就是十几年 , 去年 , 肿块突然增大 , 这让李先生有些不知所措 , 他立刻去医院进行治疗 , 当时在其他医院做了引流手术 , 症状稍微缓解 。 但是 , 没过多久 , 肿块就又肿大了起来 。 慢慢地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 , 行动出现不便 。 经人推荐 , 家人立即找到了郑大三附院乔军波主任寻求帮助 。
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2022年2月3日|开启绿色通道,历时13个小时!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为46岁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血管畸形肿块
文章图片
开启绿色通道 , 开始了一场13个小时的“硬仗”!
入院后 , 急诊进行了系列检查 , 结果显示 , 病变内的出血已经引起局部的感染 , 出血还在继续 。 在经过详细的诊查后 , 乔军波与患者及家属确定了紧急手术方案 ,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为了避免病情进一步的进展 , 科室立即联系检验科开启绿色通道为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 为第二天手术做准备 。
大年初四 , 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紧密配合下 , 一场“硬仗”开始了 。 那么 , 巨大的血管畸形肿块 , 甚至连手术床都快放不下的下肢 , 要怎么才能将病变全部切除?手术最大的风险就是出血 , 如何减少术中的出血 , 保证患者的安全?这些问题是对手术医生的考验 , 也是对手术医生的挑战 。
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2022年2月3日|开启绿色通道,历时13个小时!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为46岁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血管畸形肿块
文章图片
由于病变严重侵犯股二头肌、缝匠肌 , 紧紧地包绕股神经主干及分支、股静脉及大隐静脉主干和各分支、股动脉各分支 。 病变面积较广 , 术中渗血较多 , 而且手术过程中又要充分暴露正常组织及神经 , 面对复杂的手术 , 乔军波医生迎难而上 , 手术全神贯注 , 仔细分离每一根细小的神经、每一根正常的血管 ,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肌肉、血管和神经并将病变完整切除 , 乔医生整个手术过程都高度集中精力 。
最终 , 手术历时13小时 , 出血近3000mL , 切下的病变组织重约30斤 , 患者情况稳定 , 手术顺利完成 。
本文转自: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2022年2月3日|开启绿色通道,历时13个小时!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为46岁患者成功切除巨大血管畸形肿块
文章图片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较长 , 输血偏多 , 术后患者转至重症监护病房 。 术后第二天 , 患者病情稳定转回血管瘤外科病房 。
看着一夜之间变细的腿 , 李先生及家人内心都无比感激 。 新的一年带来新惊喜 , 祝愿李先生在术后能够平稳恢复 , 尽快恢复健康!
专家说
据乔军波介绍 , 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 , 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皮肤等全身各个系统 , 属于多系统疾病 。 神经纤维瘤病1型(典型神经纤维瘤):发病率最高 , 约占90%以上 。 患者出现多发神经纤维瘤体 , 大小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 并出现多数广泛分布的咖啡斑及小雀斑 , 可伴有神经系统损害 。 患者可于出生时出现牛奶咖啡斑 , 为棕色或牛奶咖啡色斑疹 , 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大 , 颜色由浅变深 , 数量增多 , 多见于躯干、四肢等非暴露部位 , 大小不等、边缘清晰、多呈卵圆形 , 不突出于皮肤表面;多数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还会在腋窝与腹股沟出现多发雀斑 。 严重者不仅影响外观 , 可出现周围正常血管的压迫 , 大出血 , 破坏肌肉导致局部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