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仁济医院”一站式”肺肿瘤精准微创外科治疗模式获成功

新闻· 提要
随着低剂量肺部螺旋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以及时确诊。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同时又能精准地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是近些年胸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与麻醉科紧密合作,成功开展两例“一站式”手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荧光定位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即麻醉状态单腔插管下同时进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荧光(ICG)定位和单孔胸腔镜肺部肿瘤根治术。在有效提升原发肿瘤病灶精准定位并切除的同时,给患者带来更小的创伤和更好的诊疗体验,深受患者欢迎和好评。
胸外科|仁济医院”一站式”肺肿瘤精准微创外科治疗模式获成功
文章插图
患者蔡小姐(化名)今年34岁,两年前在单位体检发现多发双肺结节,定期随访发现“双下肺磨玻璃结节“较前均有所增大,慕名至我院就诊。胸外科主任赵晓菁组织科内病例讨论,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认为蔡小姐可能罹患”两下肺多原发肺癌“,应立即进行根治性切除。考虑到患者较年轻,为保障其后续生活质量,同时满足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要求,赵晓菁决定为其采用最新一代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进行麻醉状态下的双肺结节定位,再通过单孔胸腔镜手术完成肺癌根治性切除术,最大程度减少其痛苦。在赵晓菁的指导下,胸外科主治医师孙志勇先为患者实施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荧光定位,在住院医师郑佳杰的默契配合下,仅用30分钟便顺利完成双侧的肺部结节定位。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刘亚玲同时保驾护航,协助进行单腔插管下的球囊封堵。接着,孙志勇带领手术团队同期完成了“单孔胸腔镜下的右下肺楔切+左下肺S8段切除”,将原本需要分别完成的术前CT引导下肺部穿刺定位和胸腔镜手术进行了一站式的完成,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创伤。术后病理提示“右下肺及左下肺微浸润性腺癌两处“。患者术后三天即顺利康复出院。
胸外科|仁济医院”一站式”肺肿瘤精准微创外科治疗模式获成功
文章插图
另一位患者马女士(化名)今年64岁,去年在外院体检摄片发现“左下肺占位“,完善PET-CT检查后提示”左下肺恶性肿瘤“。1月24日,马女士慕名至我院胸外科求治,完善各项检查后,发现她还同时合并”左上肺磨玻璃结节“,临床考虑多原发肺癌可能。当时正值春节前夕,为了满足其尽早完成手术回家过年的心愿,1月27日,孙志勇率手术团队为患者完成了”一站式电磁导航肺部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左下肺叶切除+左上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左上肺微浸润性腺癌,左下肺浸润性腺癌“。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于1月31日顺利出院,安心地回家欢度春节。
胸外科|仁济医院”一站式”肺肿瘤精准微创外科治疗模式获成功】 科普tips
据赵晓菁介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ENB)是一种在支气管镜引导中实时导航至肺外周病变(PPLs)的技术。该系统是在电磁定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技术,将专用工具引导到目标所在区域,类似于胸腔内的“GPS精准导航“。而我院胸外科所配备的第七代SuperDimension导航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一代的导航系统,结合吲哚菁绿(ICG)及荧光设备的辅助支持,能做到精准的术前肺部结节定位。与以往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由CT引导的穿刺定位相比,电磁导航定位可以有效减少放射线暴露,对于多病灶的定位优势更明显。此外,由于是在麻醉状态下经过自然腔道的定位操作,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诊疗体验,也有效避免操作本身引起的气胸。刘亚玲也表示,相比于传统的双腔气管插管,单腔封堵支气管插管更为纤细,硅胶材质的气囊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支气管的损伤,临床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