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文章图片
本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齐美煜(左)在江西省农科院南繁基地采访 。 通讯员李莉摄
本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齐美煜
【常走常新更“走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 育良种 , 是每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追求 。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 , 我将目光投向了那群奋斗在三亚的省农科院育种人员 。 这是我第二次去江西省农科院南繁基地采访 , 有了更深的体会 。
临近春节 , 年味渐浓 。 但对这群南繁“候鸟”来说 , 农时更重要 。 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 , 可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 , 缩短品种的育种周期 。 因此 , 他们倍加珍惜这里的光热资源 , 与时间赛跑 。
“作物才不管你过不过年呢 , 你对它实诚 , 它对你也不会赖 。 ”玉米育种人员颜廷献是个“老南繁” , 幽默风趣 。 自参加工作以来 , 颜廷献与家人共度的春节屈指可数 。 春节前后 , 是玉米授粉的黄金期 。 颜廷献一大早就钻进玉米地 , 中午随便扒几口饭 , 接着一直忙到日落 。 脸被火热的阳光晒得黑红 , 手被锋利的玉米叶割伤 , 颜廷献累并快乐着 。 他所在的科研团队的鲜食玉米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 成果转化收入也在逐年增长 。
站在田埂上 , 目之所及的新绿漾着勃勃生机 。 这新绿 , 是禾苗的颜色 。 水稻育种人员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 , 真诚地向这片土地寻找答案 。 “2万多株 , 一株一株来 , 急不得也慢不得……”水稻育种人员汤国平的话戳中了我的心 。 育种工作是枯燥且漫长的 , 是在期望和失望中不断前行的工作 。 每年他们都会默契地坚持 , 奔赴南繁之约 , 只为实现心中的“良种梦” 。
脚踩实了大地 , 笔下的文字才会真实自然 。 三亚归来 , 我细细咀嚼萦绕在脑海里的采访细节 , 撰写的通讯报道《南繁“候鸟”》于1月22日在江西日报二版头条刊发 。 身边不少朋友告诉我 , 这篇报道让更多的人走近这群面对孤独、迷茫和挫折 , 都不曾轻言放弃的南繁“候鸟” 。 可爱的他们值得被铭记 。
到基层去 , 用镜头、笔头记录这个时代的芳华绽放和梦想生长 , 这是新闻采访人员的职责 , 也是荣幸 。 唯有沉下去、走进去 , 才能写出直抵人心的新闻作品 。
- “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
- 专访 | 广州利康:守护大“厦”将倾之下的隐身孩子
- 告诉父母,这几种“隔夜食物”是可以放心吃的,别再傻傻丢掉了!
- 黄芪|孩子不爱吃饭,瘦小不长肉?根源在“脾胃”
- 针灸|名中医俞云,“切脉针灸”创始人,用针灸治癌60年,再现中医传奇
- 男人前列腺的“保护伞”换着花样用,可能会让前列腺炎“绕道走”
- 尿酸过高的人,3菜忌口常补4物,痛风也许和你说“拜拜”
- 肝不好的人,若少吃3种食物,帮你排毒消火,肝脏越来越“干净”
- 体内有癌,嘴巴先知!嘴里有这1“特征”,或是胃癌已“到访”,别误以为是上火
- 97岁老大爷无故晕倒,“这1早餐”竟是罪魁祸首,劝你趁早撤下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