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广州利康:守护大“厦”将倾之下的隐身孩子

CAFF同行者·广州利康中心
编者按:
这个世界上 , 有一个群体是集体隐身的 , 亦如他们对这个世界的静默 。 那些静默 , 是世界落入命运的一粒一粒尘砂 , 或许不足以压弯他们幼小的脊梁 , 却也无法用言语陈清 , 那一路的孤寂 。 这个静默的大多数 , 在中国大约是650万严重精神障碍家庭子女(ChildrenofParentswithMentalIllness , COPMI) 。
隐藏
消失的小人儿
母亲发病期间 , 有严重的幻觉和妄想 , 因极度担忧新冠病毒波及孩子生命安全 , 坚持不让七岁的严明(化名)去学校 。 母亲那些对外界极度恐惧的抵触、防备 , 让社会工作人员更加担心被关在家里的孩子处境 。 思虑再三 , 街道牵头联合居委会、利康中心、精防等部门促成联席会议 , 启动未成年保护联动机制 , 各方相互配合 , 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 由于介入及时 , 母亲同意暂时离开儿子身边 , 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孩子因母亲强制就医可能会带来的内心冲击 。
在母亲被顺利送医期间 , 利康中心介入家庭干预 , 选择“修复”家庭互动 , 尽力修复夫妻关系 , 重建父亲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 因婚前被妻子隐瞒病史而愤然离开的丈夫 , 最后回到家庭中 , 承担起孩子母亲原本做不到的照顾事宜 。 严明得以顺利返校 。 在回校过程中 , 利康中心和社工站、学校又建立了新的联合计划 , 用于补习孩子落下的功课和保证其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 。 严明回到学校后 , 适应能力很强 , 也会定期到社工站接受一些服务 , 跟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起玩 。 从2021年开始 , 这个家庭一直是稳定状态 , 母亲的基本症状得到很好控制 , 孩子成绩也很好 , 那些和母亲“捆绑”在一起时的抽离、麻木已浑然不见 , 一些曾存在过的多动行为也消失了 。 这一场家庭浩劫 , 终是归于风平浪静 。
专访 | 广州利康:守护大“厦”将倾之下的隐身孩子
文章图片
利康中心 , 全称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是一家通过引进和运用社会工作手法 , 为精神病康复者及其家属提供意见、协助、咨询及支援性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 。
中心于1999年8月开始投入社会服务 , 志愿于倡导一个平等、尊重、接纳的社区环境 , 使精神病康复者及其家属能无障碍地参与社会事务 。 1998年开始 , 利康中心一直做成年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属的服务 , “最初的服务对象 , 好多都已经变成了老人 , 我们就像朋友和家人一样一起走这一段路” , 王坤说 。
作为利康中心的负责人 , 王坤已经在中心服务了近25年 , 也是机构最早期的社工之一 。 随着时代岁月更迭 , 利康中心的服务也因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着 , 看着一路走来的服务对象渐渐变老 , 又开展了为老服务 , 陪伴他们共同面对晚年生活 , “在过往很长很长一段时期 , 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 , 服务对象反馈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 还有家属自己的困难 , 关注到精神障碍家庭未成年子女 , 还是2018、2019年的事 。 ”
2017年起 , 在香港救助儿童会的资助下 , 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救助儿童会)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 , 旨在研究儿童心理虐待和情感忽视的现状 , 以及可行的干预模式 。
该研究工作分成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运用个案研究的方式 , 尝试寻找在中国文化以及社会背景下 , 儿童心理虐待和情感忽视的个案特征;第二部分为运用个案干预行动研究的方式 , 尝试探索适应于干预受心理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儿童及其家庭的理论框架和服务模式 , 并总结形成对儿童(保护)服务工作者具有指导意义的个案服务模式 。 同年 , 利康中心有幸加入救助儿童会为期三年的行动研究 , 也以此为契机 , 开始主动关注到精神障碍家庭未成年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