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未必这么重要。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未必这么重要。

文章图片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未必这么重要。】

谈到癌症 , 相信大家都知道三早的重要性 , 这三早指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但是 , 对于一种癌症 , 许多专家认为过早的诊断反而带来巨大的弊病: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 , 随之而来的过度治疗 , 国家因为过度治疗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浪费 , 这个癌症就是甲状腺癌 。 怎样来理解这个问题 , 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

首先 , 必须指出 , 由于影像学的进步 , 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也变得非常容易 。 目前 , 大约2mm的甲状腺肿瘤使用B超就可以发现 。 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数据发现 , 美国在过去30年中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了2倍 , 从1973年的每10万人3.6例猛增到2009年的11.6例 。 再看看中国 , 在2003年-2011年期间 , 中国甲状腺癌病例每年平均增长20% 。 如此高的发病率的增加 , 不能不归咎于影像技术诊断水平的大幅提升 。
但是 , 这一诊断水平的提升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过度治疗 。 这种过度治疗包括不必要的手术 , 可能会出现几个严重、永久性的并发症 , 包括喉部神经损伤、低钙血症 , 终身可能地服用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等等 , 一些患者可能遭遇不必要的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 这种治疗增加了引发其他类型癌症的风险 , 包括白血病和唾液腺的癌症等 。
上述判断从何而来?数据说话 。 目前 , 几乎90%的、新的被诊断出的甲状腺癌病例是小于1cm的所谓的微小乳头状癌 , 这类肿瘤的生长非常缓慢 , 不会出现症状 , 也几乎不会导致死亡 , 许多人直到其它原因死亡之后通过尸检才能发现 。 换句话说 , 此类癌症可以不需要任何的临床干预!
已经有文献报告 , 在非因甲状腺癌死亡的尸体进行尸检时发现的大于3mm的甲状腺微小癌概率在0.5%-5%之间, 而当时临床甲状腺癌发病率是4~5/10万左右 , 与尸检发现甲癌相差了数百倍 , 说明了甲状腺癌的实际发病率远远高于临床发病率 , 但因为很多甲癌并不致命 , 导致患者至到死亡时也没有发现 。
写到这里 , 相信还是有许多朋友存在如下疑虑:发现这些微小甲状腺肿瘤不做治疗会不会耽误病情?会不会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干预导致不可挽回的生命危险?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 看看日本kuma甲状腺病医院宫内教授的一项临床研究 。
该研究从1993年到2011年 , 有1235个甲状腺癌患者参加了实验 。 该实验就是对于低风险甲状腺癌并不是立即手术 , 而是密切临床观察:每6个月复查超声 , 2年后每年复查超声 。 每次复查后甲状腺肿瘤如较前长大超过3mm , 或者甲状腺区域出现淋巴结转移则转为手术干预 。这部分观察患者必须满足如下条件:肿瘤最大直径<10mm;远离重要器官(气管、喉返神经等);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经过细针穿刺证实并无高侵袭表现。
看看结果 , 10年随访仅有8.0%的结节增大超过3mm , 10年随访仅有3.8%的出现淋巴结转移 , 10年随访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例 , 进展时再手术者预后与当时即刻手术效果完全一样 。 一句话 , 发现微小甲状腺癌完全没有必要匆匆忙忙进行临床干预 。 这种干预对于绝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来说 , 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