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的一项预测指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

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的一项预测指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

文章图片



谈到动脉硬化 , 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 这是一种危险的代谢性疾病 , 许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都与之相关 。 在这方面 , 及时发现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环 。 尽管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可以准确地发现问题 , 然而 , 这种检查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 , 一般患者难以接受 。 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估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具有帮助 。

先做一点医学科普 。 我们知道 , 钙是人体内最为丰富的矿物质 , 大部分钙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 , 只有大约1%溶解于血液之中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身体慢性炎症状态会造成动脉内膜的损伤 , 于是 , 胆固醇会沉积在损伤的动脉内膜上 , 同时会伴有钙质的沉积 , 这种沉积不仅在动脉内膜上 , 也会沉积在动脉的中膜上 。
CACS评估实际就是通过CT将心脏扫描之后对冠状动脉整体的钙化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 再将心脏所有钙化的评分加在一起得到的一个数值 , 这个数值越高 , 斑块负荷越重 。 积分0分 , 无明显斑块负荷;1-99分轻度斑块负荷;100-399分 , 中度斑块负荷 , ≥400分重度斑块负荷 。
CACS有何临床意义?首先 , 尽管动脉钙化在30岁以下人群很少发生 , 而主要发生在70岁以上的人群 , 但血管钙化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退行性病变 , 它是动脉硬化的伴随表现 。 钙化不会发生于正常的血管壁 , 仅仅发生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之处 。
一项对1851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研究发现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零的患者 , 冠状动脉狭窄阴性率为98% , 简单说就是冠状动脉钙化轻的患者发生狭窄风险极低 。 对于无症状者 , CACS大于400分者发生心梗和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升高 。
冠状动脉钙化多种族人群动脉硬化研究也表明 , 动脉钙化的发生与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 如老年、葡萄糖耐量异常、吸烟、高甘油三酯、高血压、肥胖、炎症标志物上升等 。
当然 , 冠状动脉钙化可不仅仅是提示心脏血管不好这么简单 。 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 冠脉钙化评分越高 , 其患癌症、慢性肾病等非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高 。 数据发现 , 与冠状动脉积分为0分相比较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者 , 其患癌风险增加1.53倍 , 慢性肾炎风险增加1.7倍 , 肺炎风险增加1.97倍 , 慢性阻塞性肺炎风险增加2.71倍 , 髋骨骨折风险增加4.29倍 。
写到这里 , 我不能不谈一谈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养生习惯:补钙 。 这实际上是存在某种风险的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0多患者持续10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以补充剂的形式补钙可能会引发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心脏损伤的风险 。 而富含钙的饮食则会提供保护作用 。
实际上 , 摄入钙补充剂对于老年人来说 , 许多是无法进入骨骼的 , 它们也无法全部通过尿液排出 , 多余的钙流向了哪里?可以说相当部分流入了人体软组织中 , 动脉血管应该是一个去处 。 研究发现 , 钙补充剂使用者10年中冠状动脉钙评分升高的可能性增加了22% 。
实际上 , 盲目地补钙的危害远远不止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假如钙没有那么容易被人吸收 , 恰恰又摄入了过多的含草酸类的食物如菠菜、茭白等 , 就可能增加肾结石发生的风险 。 还有研究发现 , 钙不仅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 相反 , 对于骨质疏松者 , 在摄入高钙后髋部骨折的危险性上升了50% 。 对于骨骼的健康 , 实际上 , 维生素D、维生素K2补充更为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