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近年来|大新:持续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
近年来 , 大新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 , 以塑造乡村振兴之“形”、夯实乡村振兴之“实”、激活乡风文明之“魂”为出发点 ,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抓实基础 , 做实产业 , 改善环境 , 狠抓治理 , 持续推进乡村宜居宜业 , 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年来|大新:持续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文章图片
那岭乡龙令屯“两高两道”乡村风貌 。 梁桂花摄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年来|大新:持续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打造美丽乡村 , 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走进大新县那岭乡龙令屯 , “白墙青瓦、屋顶坡面风格的民居立面改造 , 以中国文化的墙绘画 , 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间发展“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等“微田园” , 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 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 。
去年以来 , 该县以“两高两道”乡村风貌提升为契机 , 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程 , 大力实施“支部推动、党员带动、村企联动、群众主动”的党群共建模式 , 对全县979栋农房外立面改造 , 让美丽乡村更加有“颜值” 。 该县还出台了《大新县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奖补活动方案》 , 整合全县各有关部门项目资金 , 推进综合示范村各项基础建设 , 截至目前 , 大新县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四个好”宜居乡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等共4000多万元 , 并统筹安排2021年广东财政帮扶资金1050万元 , 用于推进14个示范村及19个合那高速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工作 。
该县还结合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 创建“乡贤联络站”“集中攻坚日”“民情恳谈会”等平台 , 组织全县87个县直部门1200多名大新籍干部回村发动开展“三清三拆”行动 , 参与拆除危房、乱搭乱建违规建筑500多栋、清理建筑垃圾1.5万吨 , 推动“三清三拆”工作深入开展,助力乡村振兴 。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年来|大新:持续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文章图片
大新县昌明乡东风村澳洲坚果种植基地 。 梁桂花摄
做优乡村产业 , 充盈乡村振兴之“实”
“以前这片空地都是种玉米 , 一年下来 , 一亩地才能收入几百元 , 前几年改种了3亩澳洲坚果 , 这两年开始有收获 , 效益比种植其他作物要好几倍 。 ”大新县昌明乡东风村村民覃捷民说 。
2015年底至2016年初 , 东风村响应种植坚果的号召 ,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后盾单位自治区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 , 村“两委”积极带领519户农户发展澳洲坚果种植 , 种植面积约3000亩 , 2020年部分挂果 , 2021年喜获丰收 。 目前 , 全县坚果种植面积5193亩 , 挂果2600多亩 。
“我家‘旱改水’田共3.5亩 , 通过旱改水工程 , 灌溉用水容易了 , 现在稻谷亩产比以前增收 , 稻田套螺养殖也有好收成 。 ”大新县雷平镇品现村东律屯千亩“旱改水”示范区项目现场 , 村民农流建说 。 这是大新县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实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等方式 , 有效提高群众收入的缩影 。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 如何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 , 为乡村振兴赋能?该县专门出台政策 , 引导产业集中规模发展 ,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 ,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
该县坚持产业以奖代补 , 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 出台《大新县2021年特色产业奖补办法(暂行)》等政策 , 对糖料蔗、优质水稻、其他水果(青梅)、牛、猪等5个特色优质产业进行奖补共2709.83万元;2020/2021年榨季入厂原料蔗241.83万吨 , 较上榨季增长15.15% 。 全县青梅种植面积6.2万亩、结果面积1.2万亩 , 产量1.7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