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最新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两年打乱全球民众的正常生活 , 如何彻底终止这场大流行成为人们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期盼 。
近段时间 , 一些来自国外的研究不断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毒性弱的特点已呈现出‘流感化’的趋势 , 新冠病毒给全人类造成的危害似乎在逐渐降低” 。 我们是否有理由对在不远的将来彻底终结新冠疫情抱以乐观的态度?
就相关问题 ,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近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
吴尊友认为 , 今年3月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不可能结束 , 但“从全球角度而言 , 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 ,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 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
吴尊友最新结论
文章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
环球时报:国外现在有种声音 , 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致病力弱 , 越来越像是“大号流感” 。 对此 , 您怎么看?
吴尊友: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 , 因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样的 , 它造成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流感完全是两个级别 。 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 , 而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 。
上呼吸道感染很少会引起肺炎 , 除非久病不治 , 拖了很长时间 , 这种情况下少数患者会引起肺炎 。 而下呼吸道感染多数人会出现肺炎 , 包括感染奥密克戎毒株 。 此前天津的数据显示 , 在361例感染病例中 , 有42%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症状 ,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 。
出现这么高比例的肺炎患者 , 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疫苗发挥了保护作用 , 病人病情的严重性会大得多 。 因为有疫苗“打底”以后 , 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 所以症状就会轻很多 。
此外 , 就是我们国家的反应比较快 , 当病人刚刚确诊尚未出现症状 , 或是仅仅是轻症的时候 , 所有病例都会住院治疗 , 这和欧美国家不一样 。 在国外 , 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 , 根本就不会安排住院治疗 。
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从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后几乎没有死亡病例的原因——因为我们治疗的早 。
放眼世界 , 奥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较高 , 除中国外 , 其他国家因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病死率远比流感要高得多 。 以美国为例 , 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 , 其造成的死亡人数 , 甚至远远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人数 。 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 。
所以奥密克戎不可能是一个“大号流感” 。 如果把它当成“大号流感”来看的话 , 会淡化疫情 , 削弱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 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
吴尊友最新结论
文章图片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发表在《柳叶刀》的论文 。
环球时报:1月19日 , 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的一篇论文 。 该论文预测 ,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 , 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 。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我认为这篇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不太准确 。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名统计学家 , 是数学模型领域的全球顶级专家 , 他对生物学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 。
他是根据流感来提出这种假设——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两年之内结束 , 那么新冠已流行两年 , 应该到了要结束的时候 。 他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展开分析的 , 但因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 , 他的这种假设有一些要接受现实挑战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