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

编者按:2021年乳腺癌治疗领域硕果累累 , 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晚期治疗进展不断 。 《肿瘤瞭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朱丽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中华教授共同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 以飨读者 。
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
文章图片
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
文章图片
01
肿瘤瞭望:随着精准治疗理念的提出及治疗药物的更新迭代 , 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不断延长 。 请两位教授回顾过去一年 , 分别就国内外早期和晚期乳腺癌谈谈其重要进展 。
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
文章图片
朱丽教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 , 我的确也非常关注乳腺癌新辅助方面的进展 , 我将按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 从三个层面和大家分享近年来的一些进展 。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 ,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中当前我们对化疗的探索空间有限 , 但是在免疫治疗中我们取得了很多进展 。 KEYNOTE-522研究证实 , 在新辅助治疗阶段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组能显著提高pCR , 从而成为了第一个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获批的药物 。
除了帕博利珠单抗外 , 其它药物也取得了相应进展 , 也有pCR率的提高或额外的生存获益 。 Ⅱ期的GeparNuevo研究虽未提高整体人群的pCR率 , 但是今年ASCO报道的生存数据却显示度伐利尤单抗组的3年DDFS率(91.7%vs78.4%)和OS率(95.2%vs83.5%)均有提高 。 虽然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并不是患者的生存率 , 在辅助治疗阶段也并没有继续使用相应的免疫治疗 , 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患者的生存获益 , 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
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
文章图片
GeparNuevo研究的DDFS和OSK-M曲线
在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阶段 , 三性阴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仍然是化疗 。 因此我们要重点探索化疗的组合方式以及强化方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PATTERN研究(紫杉醇+卡铂辅助治疗)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SYSUCC-001研究中一年的卡培他滨节拍辅助治疗方案 , 均能够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这两项中国本土的研究都登上了JAMAOncology这一高质量的学术期刊 , 同时被纳入了NCCN指南 , 这也是值得骄傲的一点 。
KEYNOTE-522研究证实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新辅助治疗阶段的pCR率 , 与化疗联合安慰剂治疗相比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pCR率从51.2%提升至64.8% 。 在辅助治疗阶段继续使用一年的帕博利珠单抗能够将患者三年的EFS率从76.8%提升到84.5% , HR=0.63 , 降低了37%的复发风险 。 从新辅助治疗到辅助治疗应用免疫治疗 , KEYNOTE-522研究给本来愈后非常差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的额外生存获益 , 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
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
文章图片
KEYNOTE-522研究三年的PFS率
王中华教授、朱丽教授:2021年度乳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回顾】另一项重磅研究是2021年ASCO报道的OlympiA研究 , 该研究入组了胚系BRCA突变的HER2阴性患者 , 中位随访2.5年后进行第一次中期分析 , 结果显示 , 奥拉帕利治疗组相比安慰剂组 , 显著改善3年iDFS , 两组3年iDFS:85.9%vs.77.1% , 奥拉帕利治疗降低了患者浸润性肿瘤复发或死亡风险达到42%(HR=0.58;99.5%CI:0.41~0.82;P<0.001) 。 3年的OS率也显示出了获益的趋势 , 这项研究真正体现了乳腺癌的精准辅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