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亦|医保局官宣种植牙集采“方案成熟”,专家称贵的是“服务费用”( 二 )


中国种植体市场目前整体以进口玩家为主 , 国产化率低 , 以韩系和欧美系品牌为主 。 其中市占率前5大品牌分别为韩国品牌奥齿泰Osstem、韩国品牌登腾Dentium、瑞士品牌士卓曼Strauman、美国品牌丹纳赫(收购了诺贝尔Nobel)以及美国品牌登士柏西诺德Dentsply Sirona , 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
其中 , 韩系品牌相比于欧美品牌 , 采取了低价销售的定价策略 , 为广大价格敏感度高的刚需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因此迅速蚕食了以士卓曼为代表的高端欧美品牌市场 , 韩系品牌目前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 。
“相较于口腔医疗服务机构费用占比 , 种植体生产商(企业端)和流通端的加价空间相对较少 , 消费者往往难以承受的“天价植体”的附加价值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端 。 对于集采政策来讲 , 压缩流通环节固然能够降低部分植体的入院价格 , 但是更大的溢价空间还在于口腔医疗服务端口 , 如何准确评价医疗服务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表示 。
知名医药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向观察者网表示 , 种植牙进入集采已经谈论几年 , 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的突破 , 但需要明确的是 , 进入集采的是种植牙材料 , 不是全部费用 , 种植牙 , 除了材料本身价格高 , 真正高的是“附加值” , 也就说材料之外被加入的如诊断费用、治疗费用、其他辅料费用、医生费用等 , 尤其民营牙科机构自主定价 , 并不受集采价格影响 , 大幅降价可能性不大 , 公立医疗机构也一样 , 服务性收费标准没政策性压低 , 也难以明确降价 。
“牙茅”已缩水800亿
值得一提的是 , 此次国家医保局明确种植牙集采事宜也让市场对牙科企业的利润空间充满关注 。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通策医疗 。
通策医疗在二级市场上素有“牙茅”的称号 , 公司股价一度从2017年12月底的32.3元/股攀升至2021年6月30日的411元/股 , 当日最高点股价为421.99元/股 , 涨幅超过12倍 。 不过 , 随后 , 通策医疗股价持续波动下滑 。 截至2月14日下午收盘 , 通策医疗股价为148.7元/股 , 总市值为477亿元 , 较去年6月最高点时的1317.83亿元市值已经跌去了840亿元 。
根据通策医疗官网介绍 , 通策医疗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近30家口腔医院 , 是中国大型口腔医疗连锁机构 。
日前 , 通策医疗在机构调研时表示 , 种植牙集采影响口腔服务的成本 , 公司积极响应行业政策及共同富裕行动 , 推出低价种植业务 , 推动通策高中低口腔超市的概念 , 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低价种植项目 , 促进公司在低价种植市场的占有率增长 。
1月20日 , 通策医疗回应投资者表示 , 根据公司2021年三季度业绩披露信息 , 种植牙业务占整个营业收入的16.47% 。
在王文华看来 , 对于生产企业来讲 , 本身受到集采政策的冲击较少 , 综合考虑目前我国种植牙较低的渗透率、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带来的种植牙需求提升、种植体较低的国产化率以及韩系品牌低价策略的成功经验 , 本土优质的种植体生产企业依旧具备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
有意思的是 ,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 , 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就因违反防疫政策引起众怒 。 2月7日 , 吕建明在微博中表示 , “开工第一天相约径山寺祈福……因为疫情 , 最近径山寺不对外开放……我进大殿烧了三支香” 。 而该微博之前的版本是“……因为疫情 , 最近径山寺不对外开放 , 朋友联系了寺僧 , 得以进大殿烧了三支香 。 ”就此 , 通策医疗也被调侃为“第一只烧香拜佛概念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