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亦|医保局官宣种植牙集采“方案成熟”,专家称贵的是“服务费用”

(文/张玉 编辑/马友友)“种一颗牙相当于一个买一个香奈儿包 , 种一口牙相当于一辆宝马……”昂贵的种植牙一直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 近年来 , 关于种植牙将纳入集采的消息一直不断 , 但并未有明确的进展 。
日前 ,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 针对种植牙等耗材品种 , 国家医保局表示 , 种植牙是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治疗方式 , 社会需求很大 , 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很多 。 种植牙集采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 , 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 , 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 , 现在方案基本成熟 。 国家医保局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 , 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
回应一出迅速引发广泛热议 。 不少网友希望把牙科相关的费用全部降低 , 有网友直言:“求求快点吧 , 我牙坚持不了几天了” 。 不过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出现天价“种植牙”的根本原因除了材料本身价格高 , 真正高的是“附加值” , 如诊断费用、治疗费用、其他辅料费用、医生费用等 。 而这类费用并不受集采影响 。
“10万块钱种了两颗牙”
【白亦|医保局官宣种植牙集采“方案成熟”,专家称贵的是“服务费用”】回想起自己的种植牙经历 , 白亦(化名)现在仍觉得“肉疼” 。 2020年8月 , 白亦在著名牙科医生弘文(化名)的私人诊所里种了两颗牙 。 根据白亦介绍 , 弘文同时也是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口腔种植科主任 , “在九院排他的号起码要排一年” 。 而在他的私人诊所里 , 白亦只花了一两个月就排到了号 。 区别是 , 这家私人诊所所花费的费用 , 大概是公立医院的两倍 。
白亦所种植的牙齿是3.5万元/颗 , 选择的是即拔即种的方式 。 所谓即拔即种 , 是指在拔牙的同时 , 利用计算机技术 , 在新鲜的拔牙窝种入植体 。 该方式需要先对牙齿拍片 , 检查牙周条件 , 植入骨粉 , 根据牙槽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钉” 。 “种植钉”植入后 , 一般需要3~6个月愈合期 。 之后 , 在种植钉上做具体的牙冠修复 。
2021年1月 , 白亦的成功换上了定制好的牙冠 。 白亦还在这家私人诊所拔了3颗牙以及固定了牙周 , 各种费用算下来共计花费超过10万块钱 。
尽管价格让人“肉疼” , 私人诊所的环境和服务的确让白亦非常满意 。 “会有专属的客服对接服务 , 如果你没有吃早饭 , 还会给你热牛奶和面包 。 ”后来 , 白亦还带自己的老公和儿子来这里进行了牙齿治疗 。
在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看来 , 从入院销售的角度 , 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种植体的进货价格普遍在500-2000元的区间 , 而消费者终端价格普遍在5000~20000元 。 因此可以看出 , 有别于耗材占据主要成本支出的传统观点 , 种植牙服务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费用大部分均是流向了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用于支付医生服务费用、市场推广费用、仪器设备费用和医疗机构盈利等) , 其费用占比约为75% 。
一位广州市口腔门诊的主任医师直言 , 口腔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 更多是供需问题 , 即合格的种植医生不够 。 此外 , 当下国内口腔中的种植和正畸病人 , 绝大多数是选择性、改善性的治疗 , 病人支付能力强 , 愿意为选择技术好的病人支付更高的费用 。 “人一有钱 , 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就高了 , 就想吃好一点 , 样子体面一点 , 这些离不开牙医 。 这也算风口吧 。 ”
“天价植体”贵在哪?
公开资料显示 , 目前中国种植牙的颗数大致在300万颗左右的量级 , 每万人的种植颗数约为21颗 , 相比于邻国韩国每万人约630颗的种植颗数以及欧美发达地区每万人超过100颗的种植颗数 , 中国种植行业的渗透率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 。 从出厂价口径计算 , 中国目前种植体的市场规模约为25~30亿人民币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