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难耐,见痒止痒没效果?清代名医王清任:这个良方可以用

皮肤瘙痒难耐,见痒止痒没效果?清代名医王清任:这个良方可以用

文章图片

皮肤瘙痒难耐,见痒止痒没效果?清代名医王清任:这个良方可以用

在日常生活中 , 可能经常有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 , 一般来说 , 皮肤瘙痒 , 弄点止痒的药不就得了?然而有时候 , 并非如此 , 单纯的见痒止痒 , 这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什么区别 , 因此 , 中医历来都倡导需要辨证施治 。 因为 , 别看着只是一个皮肤瘙痒 , 但是究竟是什么情况导致痒的 , 这个问题没搞清楚 , 自然就会没用效果 。

对于皮肤瘙痒 , 从中医常规的辨证施治的角度来说 , 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 最常见的是风热和湿热 , 这两种情况 , 一般采用见痒止痒的方法 , 大多都有一点效果 ,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 , 那就是血虚 , 这种情况采用见痒止痒的方法 , 大多是没啥效果的 。 但是 , 血虚所致的皮肤瘙痒 , 在临床中 , 也并不少见 。

【皮肤瘙痒难耐,见痒止痒没效果?清代名医王清任:这个良方可以用】
对于气血虚弱所致的皮肤瘙痒 , 究竟该如何进行治疗呢?历代医家也有一些经典良方 , 但是清代名医王清任 , 却有一个奇妙的方剂 , 不仅药味少 , 而且效果好 。 那么 , 这个方剂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助阳止痒汤 。 助阳止痒汤 , 出自《医林改错》 , 全方由“黄芪一两 , 桃仁二钱(研) , 红花二钱 , 皂刺一钱 , 赤芍一钱 , 山甲一钱(炒)”等六味中药组成 , 水煎服 。
对于助阳止痒汤的作用 , 《医林改错》中是用来治疗“痘六、七日后 , 作痒不止 , 抓破无血”这种病症的 , 当然 , 不仅如此 , 王清任还说助阳止痒汤还可以“兼治失音声哑” 。 如果囿于“痘疹”二字 , 那可能就要错过这个“助阳止痒”的奇效良方了 。 这是为何呢?因为清代名医王清任 , 他的创方思想非同一般 , 他所创立的新方虽然不多 , 但几乎是个个经典 , 方方奇效 。

要想搞明白助阳止痒汤的奥秘 , 还是得从药物的君臣佐使来分析 。 对于助阳止痒汤来说 , 全方以黄芪为君药 , 主要起到大补元气、扶正祛邪、托毒外出的作用;以桃仁、红花、芍药为臣药 , 主要起到活血通络、活血祛瘀的作用;以山甲、皂角刺为佐药 , 主要起到通络透脓、搜风止痒的作用 。 六味中药配伍 , 就能起到补气活血、透脓止痒的作用 。
表面上看 , 君臣佐使的立方思路非常清晰 , 但是其中的六味中药 ,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组 , 每一组都堪称经典 , 第一组是黄芪与芍药 , 而这两味中药组合 , 却有两层含义 , 第一层意思是调和气血 , 《日华子本草》指出 , 黄芪“助气”“补血” , 《本草求真》指出 , 赤芍药具有“散邪行血之意” , 所以二者组合可以起到畅通气血而不滞;第二层意思是消痈排脓 , 《神农本草经》指出 , 黄芪“主痈疽 , 久败创 , 排脓” , 《本草品汇精要》指出 , 赤芍药“散恶血 , 消痈肿” , 所以二者组合还能消除疮痈的脓毒 。

助阳止痒汤的第二组是桃仁和红花 , 这两味中药基本上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最爱使用的活血化瘀药对 , 这两味中药组合在一起 , 活血化瘀的能力瞬间提升 。 第三组就是山甲与皂角刺 , 这两味中药通络的力量非常强 , 而且还有引经的作用 , 指哪儿打哪儿 , 尤其是对于疮疡 , 用之得当 , 效果良好 。 这样综合起来看 , 助阳止痒汤三组中药加在一起 , 就起到了调和气血、消痈排脓、活血化瘀、通络透疮、搜风止痒的奇妙作用 。

止痒止痒汤主要用于正气亏虚、毒邪不透所致的“痘六、七日后 , 作痒不止” 。 而且 , 现代临床中 , 已经不局限于痘疹后的皮肤瘙痒不止 , 而是可以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瘙痒 , 它的立方含义 , 诚如《医林改错评注》中所说 , 全方“使周身气畅血活 , 血行风灭 , 痘毒得解 , 身痒则止” 。 一般来说 , 助阳止痒汤 , 只要是虚证所致的皮肤瘙痒 , 临床加减化裁 , 往往必收奇效 。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 。 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 , 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