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华山医院科普微电影《悔》首映,从“写”到“演”医生全参与

老百姓究竟需要怎样的医学科普作品?医学科普如何在保证科学权威的基础上让大众喜闻乐见、记忆深刻?公立医院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推动健康科普工作?政府、社会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更好地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实践?今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召开的健康科普研讨会上,各级主管领导,医务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等济济一堂,就这些重要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现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携手陈薪伊艺术中心精心拍摄制作、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资助的科普微电影《悔》正式首映,影片通过主人公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讲述了痛风治疗的规律及误区,呼吁全民关注痛风及慢病健康。科普项目负责人、影片出品人、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教授,影片总策划、著名戏剧家、国家一级导演陈薪伊女士携微电影主创团队出席发布会。据悉,该影片是近年来华山医院精心打造推出的高质量医学科普作品之一,于上海科普网及华山医院视频号首发并于即日起全网上线。
医学|华山医院科普微电影《悔》首映,从“写”到“演”医生全参与
文章插图
图说:科普微电影《悔》正式首映 来源/华山医院提供(下同)
国家顶级团队联手 聚焦痛风及慢病健康
每年4月20日被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这是因为血尿酸的正常值是420umol/L,高于420umol/L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而率先倡导将“420”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的,正是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风湿免疫科邹和建教授。
在邹和建教授看来,随着大众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但大众对其认知度远远不够,因此全面、专业的健康普及尤其重要,尤其要避免因“不痛不治”“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治”“指标一正常就停药”等错误理念导致的严重后果。“微电影的每一处细节都来自临床。事实上,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痛风患者身上,我们遇到太多慢病患者都因为各种错误或固有认知没有规范地接受治疗,等到产生严重的后果往往已经追悔莫及,这也是我们创作《悔》这部科普微电影的初衷。”邹教授说。
得知这样的初心,对医务工作者充满感情与敬意、也曾是“华山患者”的国家一级导演、国家有特殊贡献话剧艺术家获得者陈薪伊女士立即表示愿意倾力支持,并邀请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孙辰兴,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吴群,东方卫视主持人何卿,青年导演刘天力,青年话剧导演刘昱杨等加盟,与华山医护人员一起组成了“健康科普天团”。今年84岁高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奶奶”的陈薪伊导演说,“我也曾经是一位患者,对白衣天使充满了敬意。我常和我的医生朋友说,我们艺术工作者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健康,你们医务工作者关注是人类的身体健康,我们加在一起,才有人类真正的健康,而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无知和愚昧,所以科普工作很重要。”迄今已执导了150多部舞台作品、收获了无数导演金奖的“奶奶”说这是自己难得“参演”影视作品,上一次还是四十多年前,“非常难忘,也很有意义,希望大家喜欢并记住我们想要传达的这些医学知识。”【 医学|华山医院科普微电影《悔》首映,从“写”到“演”医生全参与
微电影导演刘天力说,如何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准确但又不枯燥地传达给大众是最大的挑战,得益于华山医院医学专业团队全程细致而专业的指导,使影片最终可以在生动、幽默的故事中将医学传达出来,是一次专业而愉快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