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生,我会死吗?”产后15天,年轻妈妈与危重症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二 )


这时,胡明、血管外科杨晗副主任医师娴熟地植入鞘管和导丝,行肺动脉造影,开始了手术。整个过程,小李数次出现室速、心跳减慢、ECMO流量下降、血压下降等各种状况,所幸都被医护人员们齐心协力一一化解。
医生|“医生,我会死吗?”产后15天,年轻妈妈与危重症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文章插图
(介入治疗前)提示双侧肺动脉主干梗阻
医生|“医生,我会死吗?”产后15天,年轻妈妈与危重症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文章插图
(介入治疗后)提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已开通,分支较前显影增多,充盈缺损较前减少。
“通啦!”大家欢呼道。小李两侧肺动脉及至分支像两丛漂亮的珊瑚被显现出来,血压也有所回升,大家悬着的心稍许有些安慰。
而这时,已是深夜。
接力抢救,止血、复苏、维护器官功能尽管肺动脉已大部分开通,但小李血肿仍逐渐增多,皮肤出现大片瘀斑,气道内持续吸出大量的血痰,血压依然不稳定,需要大量的扩容补液升压治疗。如果闯不过出血关,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不仅如此,小李下肢还出现了紫黑花斑,如果不及时安置远端灌注管,下肢有可能会出现缺血坏死。但由于循环极其不稳定,安置远端灌注管难度大、耗时长。保腿还是保命?
“只要命在,一切才有希望!”这时,陈朝彦当机立断,及时终止了远端灌注管安置术,迅速将小李转回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
夜班值班医生吴英林副主任医师负责接力抢救,继续VA ECMO联合CRRT。小李在心跳骤停、休克、DIC的一系列打击下,很快合并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还出现了低体温,吴英林果断给予积极维护脏器功能、复温、预防感染等一系列治疗。小李的出血倾向终于逐渐改善。为了能实时监测治疗,吴英林一夜都没合眼。
后续,在陈朝彦的指导下,医护人员们密切评估出凝血风险,在大出血纠正后及时动态地滴定肝素治疗。
钳出血痂,三位医生一站就是数小时虽然出血倾向得以纠正,但小李气道内无法引出的血性液体已逐渐形成血痂,且潮气量下降,提示存在气道梗阻。这时,赵晓琴亲自上阵,同时指导重症医学科胡杰妤主任医师、蒙永毅耐心地给小李行纤支镜治疗,一点点地将血痂钳夹出来。
医生|“医生,我会死吗?”产后15天,年轻妈妈与危重症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文章插图
赵晓琴说:“对于一个DIC刚刚纠正的患者来说,钳夹血痂确实有可能造成再次大出血风险,但是患者已经出现气道梗阻症状,必须及时处理,但要注意钳夹技巧,同时要耐心,不能着急。”
就这样,三位医生先后三次给小李钳夹血痂,一站就是数小时。每次操作完成,才发现手脚都已麻木……
医生|“医生,我会死吗?”产后15天,年轻妈妈与危重症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文章插图
在所有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下,小李终于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神智转清,双腿也奇迹般恢复了血运,3天后撤离了ECMO,10天后撤离了呼吸机。1月18日,小李转出重症医学科至呼吸内科继续治疗,其病发诱因待后续进一步检查。1月24日,小李好转出院,开心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审核: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