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雨水养生记住三个关键词:春捂 祛湿 养阳

雨水养生记住三个关键词:春捂 祛湿 养阳
一场小雨让“雨水”节气如约而至 。 从雨水节气开始 , 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 。 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 , 所以广大读者朋友近段时间还是要注意保暖 。 此外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 , 雨水节气养生还要记住以下三要素 。
防倒春寒 春捂要下厚上薄
雨水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 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 。 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 , 这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尤甚 , 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 , 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 导致感冒和发烧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杨晓辉主任提醒 , 预防倒春寒 ,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春捂 , 但是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 否则反而不利于健康 。
春捂的意思是 , 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 。 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 , 不要急着只穿单衣 , 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 , 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 , 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 , 就需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
春捂的原则是要注意下厚上薄 , 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 , 减少感冒发生的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
此外 , 老百姓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 , 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 , 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 。
湿气重 健脾祛湿食芡实
陈皮|雨水养生记住三个关键词:春捂 祛湿 养阳
文章图片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孙刚主任介绍说 ,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 , 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 , 湿气过盛也随之而来 , 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 , 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
《黄帝内经》中说 , 湿气通于脾 。 所以 , 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 , 健脾祛湿 。 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 , 比如食芡实莲子苡仁汤 。
该汤的原料为排骨500克 , 芡实30克 , 莲子20克 , 薏苡仁30克 , 陈皮5克 , 姜1块 。 具体的做法是 , 首先把芡实、莲子、薏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 , 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 , 水开之后焯一下 , 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 , 用武火煮开 , 再改用文火炖两小时 , 最后放盐 。 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 , 薏苡仁健脾祛湿 , 陈皮可醒脾行气开胃 。
陈皮|雨水养生记住三个关键词:春捂 祛湿 养阳
文章图片

要养阳 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语:立春雨水到 , 早起晚睡觉 。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 , 人体会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 逐渐从“秋冬养阴”向“春夏养阳”过渡 。 但很多人睡眠不好 , 这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所致 , 表现为阳虚怕冷 , 睡不着还伴有多梦 。
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按摩腹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具体方法是:仰卧 , 以肚脐为中心 , 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 。 一是有利于促进消化 , 排除脾胃湿毒;二是有助于腹部的保暖 , 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
此外 ,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 , 可起到固精益肾、振奋阳气的作用 。 具体做法是:平躺于床上 , 两手并贴大腿外侧 , 两眼微闭 , 全身放松 , 以鼻吸气 , 缓慢匀和 , 吸气的同时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 。 肛门紧闭 , 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 , 稍停2~5秒钟 , 放松 , 缓缓呼气 。 呼气时 , 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 。 这样一紧一松 , 完成9次 , 贵在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