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39万余人大规模研究,发现长寿的关键因素:8大慢性病会影响寿命

胆固醇|39万余人大规模研究,发现长寿的关键因素:8大慢性病会影响寿命

文章图片

胆固醇|39万余人大规模研究,发现长寿的关键因素:8大慢性病会影响寿命

文章图片


长寿 , 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 然而随着慢性病的高发 , 即便是想达成预期寿命 , 也成为了一种挑战……
【胆固醇|39万余人大规模研究,发现长寿的关键因素:8大慢性病会影响寿命】一、39万余人大规模研究 , 发现长寿的关键因素
2021年7月26日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通过一项对39万余人的环境暴露因素大规模分析研究揭示了影响长寿的关键因素 。
研究团队应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法 , 利用长寿和暴露组学的大规模全基因关联数据 , 分析全面探讨环境暴露与长寿的关系 , 最终发现: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症、高血压、糖尿病、静脉血栓栓塞、高胆固醇血症此8大疾病对长寿不利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也不利于长寿 ,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的人群更容易长寿 。
除此之外 , 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影响长寿的可调控因素 , 如高水平的身体脂肪质量以及体脂百分比不利于长寿 , 而单纯的体重等对于长寿并没有显著意义等 。

?研究团队介绍 , 从促进长寿的角度来看 , 通过干预关键的环境因素 , 如加强对中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 引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等 , 有望促进全人类长寿 。
二、慢性病 , 长寿目标的“拦路虎”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 , 老龄化社会不得不面临慢性病这一大挑战 。 数据统计 , 我国慢性病约占疾病负担的76% , 疾病死亡率的86.6% 。 可见 , 防治慢性病 , 对追求长寿目标有着重要影响 。 如何防治慢性病?首先做到“3减”
1、减盐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 , 我国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 , 虽然对比过去有所下降 , 但仍超出了建议用量 , 正正应证了那句:“吃的盐比走的路还多”!
生活中可以无辣无油 , 但不可以无咸 。 盐是日常无法割舍的调味品 , 其化学成分为氯化钠 。 钠本身并不是一个“坏元素” , 人体的血浆容量、酸碱平衡等 , 都需要钠元素作为平衡支撑 。 但是 , 当钠摄入过多 , 就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 触发心血管疾病 。 高盐摄入还会刺激胃粘膜 , 导致胃病的发生风险增高 。

?生活中离不开盐 , 那么如何科学控盐呢?不妨参考以下3个小妙招:
替代法:烹饪时可用醋、柠檬汁等调味 , 替代部分酱油、沙拉酱、味精、蚝油等;
掌握量:准备一个定量盐勺 , 可以帮助掌握每次用到的盐量;
少吃外卖:大多数餐馆的餐食都会比家常菜用盐更多 , 最好还是减少外卖次数 , 或是备注要求少放盐 。
2、减糖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我们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应该控制在25g以下 。 但根据我国公开的数据显示 , 我国人均每日摄入的糖用量已达30g 。
高糖饮食会刺激血糖飙升 , 胰岛素不停分泌 , 其作用就会减弱 。 当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 , 还会产生胰岛素抵抗 , 胰岛功能受损 , 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
有些人认为不吃甜 , 就是戒糖 。 但生活中不少食物都含有“隐形糖” , 例如话梅、山楂、酸奶、即食燕麦片等 。 那么 , 生活中想要避免“隐形糖” , 减少糖的摄入 , 需要做到:少吃高糖类包装食品 , 包括冰激凌、巧克力、糕点、糖果、蜜饯、果酱等;烹饪过程少加糖 , 家庭烹饪可用大蒜、辣椒、醋等提味 , 取代糖;用白开水替代饮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