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肾病这2项指标达标,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一定要管好

肾病|肾病这2项指标达标,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一定要管好

文章图片

肾病|肾病这2项指标达标,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一定要管好

肾病整体病情发展病程比较长 , 从发现开始有些病理类型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指标上变化 , 此时可能部分肾友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 , 也不知道怎么治疗 , 就有可能耽误病情 。
随着病情发展 , 进入到肾病中期阶段 , 开始出现明显症状以及相应指标的异常 , 包括尿蛋白、水肿、尿潜血、肌酐升高等等情况 。 开始积极用药纠正治疗 , 但是有少部分肾友病情仍然在持续发展 , 最终在几年或数年后进入肾衰竭及尿毒症阶段 。

为什么用药后 , 一直持续治疗还是会发生尿毒症?关键原因出在哪里 。
原因之一是指标没有达标 。 治疗的目的是病情好转 , 一些指标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 控制稳定即可 , 有些指标却会影响病情预后 , 比如尿蛋白、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等 。 所以指标达标一定要理解到位 , 而不是说治了降下来就行 。
其中有两项指标对肾功能的影响深远 , 涉及到病情的预后 , 一定要重视管理:
一、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而不是尿蛋白+
衡量尿蛋白流失情况 , 一般更权威的指标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者尿蛋白肌酐比 , 而不是尿常规中尿蛋白加号的情况 。

尿蛋白的流失会持续影响到肾小球的存活情况 , 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不断损伤肾小球基底膜 , 加速肾小球纤维化发展 , 当足够多的肾小球受损不可逆转后 , 整体肾功能也就开始下降 , 造成不可逆转的发展 。 因此尿蛋白降下来是一方面 , 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友来说 , 实现达标才是防范尿毒症的正确方向 。
比如肾小球肾炎早期一般定量要控制在0.2克以下 , 中后期可以控制在0.5-1克之间;膜性肾病控制在0.5克以下 , igA肾病早期最好是0.2克以下 , 最高不超过0.5克等等 。

二、血压水平
血压的稳定涉及到全身血液流通环境的情况 , 肾脏内所有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血液循环以及氧气流通 , 那么血压升高无疑造成血管内压升高 , 继而造成系统性血压以及肾内压双双升高 。 肾细胞不能及时得到血氧供应 , 就像离开水的鱼会缓慢地“死掉” , 继而肾脏萎缩 , 肾衰竭风险升高 。
纠正血压水平非常重要 , 一般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以下 , 个别患者比如年龄大超过60岁 , 或有长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可以适当有所放宽 , 但最高也不宜超过140/90 。
【肾病|肾病这2项指标达标,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一定要管好】(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