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不一定是病

做心电图时,很多人查出了“毛病”——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或是窦性心律不齐 。这些人平常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症状,但拿到检查报告单后,心里就直打鼓:不会真有心脏病吧?

心跳的正式称呼叫做“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这三个名词都带有“窦性”,很多人一看“窦性”就蒙了,以为得了啥病 。周晗说,解释“窦性”,要从窦房结说起 。窦房结是心脏跳动的最高司令部,它是位于心脏右心房上的一个特殊小结节 。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生物电,这种生物电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跳动就是这样产生的 。由于是窦房结“发电”引起的心脏有节律的跳动,因此我们的心跳就叫做“窦性心律” 。既然每个人都是窦性心律,这自然不是一种病,而是心跳的一种正式称呼 。
窦房结发一次电,心脏就跳动一次,窦房结的发电频率是每分钟60~100次,因此医学教科书上就把正常的心率规定为每分钟60~100次 。每分钟心跳次数少于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超过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律,有快有慢,就叫窦性心律不齐 。
心动过缓 可能是“运动员心脏”
一般来说,只要心跳每分钟低于60次,做心电图的医生就会写成“窦性心动过缓” 。周晗说,心动过缓不一定是病,有时反而是身体好的表现,比如运动员在休息状态下心跳会低于60次/分钟,另外很多健康的成人、老年人,心率也会低于60次/分钟 。普通人睡眠时心率也会降到30~40次/分钟,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时身体不需要心脏使劲工作 。
运动员、经常运动的成年人,虽然心跳得慢,但心脏跳动有力,所输出的氧气和养分已经足够全身使用 。有统计认为,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钟 。而老年人心跳得慢,则是因为他们的窦房结和全身的器官一样,退化了,身体代谢减慢,虽然心跳慢,但输出的氧气和养分也够用了 。
有人说,心跳越慢越好,并举例说,乌龟能活150年,老鼠寿命还不足两年,是因为乌龟的心跳每分钟不足10次,老鼠的心跳每分钟高达900次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心跳不是越慢越好 。周晗说,国际上有专家曾经提出,把正常的心率改成55~90次/分钟,因为医学上认为心率在55次/分钟以上都是正常的,只有在55次/分钟以下才算是病态 。不过有一个例外,如果是运动员的话,心率在55次/分钟以下也算是正常 。所以,对于喜欢体育运动的年轻人来说,心动过缓意味着你有一颗“运动员心脏” 。
如果心率经常在55次/分钟以下,则需要进一步检查,看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首先,窦房结这个发电站出了问题,会导致心跳过慢,其次,冠心病或心肌炎会引起心动过缓 。其他少见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对此也有影响 。出现心动过缓,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在活动时加重;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甚至突然死亡 。目前治疗心跳过慢的长期有效方法是在患者体内安装一台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工的“备用电池”,它能替代窦房结发电,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 。
周晗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鉴别心动过缓是不是病态,那就是运动,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球之后,心跳能达到每分钟90次以上,心脏就没问题,如果运动后心跳依然上不去,就说明患心脏病了 。
心动过速 交感神经太兴奋
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就是“窦性心动过速”,它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
人体内脏都受植物神经支配,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心脏就受植物神经支配,所以人的意识无法控制心跳快慢 。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心脏来说,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副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二者相互制约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