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补脾胃|尤舒彻教授:小建中汤——温中焦 健中气 调补脾胃

“治未病”思想是古人对疾病超前的认识,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精华,起源于《黄帝内经》《难经》, 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与发展。
调补脾胃|尤舒彻教授:小建中汤——温中焦 健中气 调补脾胃调补脾胃|尤舒彻教授:小建中汤——温中焦 健中气 调补脾胃
文章插图
图片由院方提供
汉代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 首篇就论述了“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的肝病治脾原则。并且以“肝虚则用此法”即“夫肝之病,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太原中山生殖医院医院特聘专家尤舒彻称:“虽然在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甘味之药”就是小建中汤,但后世医家通过对张仲景著作的分析、方剂的研究及临床试验, 提出了以小建中汤为主的“甘药”防治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
建中,就是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阳气虚,则阴气盛;脾胃之阴气虚,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受阻,升降倒置。小建中汤是一方平补阴阳,益气养血的良剂, 其能温中焦, 健中气, 调补脾胃, 治疗阴阳两虚的虚劳所致的各种疾病。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
(责编:任思雅、王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