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用匠心仁术撑起生命的“脊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关凯

精于医术 , 多项手术填补脊柱疾病空白;诚于患者 , 吸引多地患者慕名求诊;痴于医学 , 多年来瞄准骨科前沿 。 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 许多人都因此称他“关执著” , 他就是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院副院长 , 脊柱外科(骨二科)主任关凯 。

脊柱|用匠心仁术撑起生命的“脊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关凯
文章图片

用匠心仁术撑起生命的“脊梁”
方寸之间的脊柱内 , 包含着“指挥”人体机能活动的重要神经 。 脊柱手术也被公认为难度大、风险高 ,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神经损伤 , 对患者产生严重后果 , 也对医生的技术有着极高要求 。 因此 , 脊柱外科医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
从业24年来 , 关凯向险而行 , 挑战极限 , 治愈患者过万名 。 他的团队将寰枢椎、颈椎前后路、椎体切除、肿瘤锥切除等骨科高难度手术已做到游刃有余 。
他带领科室 , 填补了多项咸阳市空白 , 2015年 , 关凯开展了咸阳首例屈曲位骨性强直膝关节置换术;2017年 , 在关凯的带领下 , 科室率先开创骨科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2018年 , 成功完成“胸段肿瘤锥体全锥体切除术” , 2021年 , 带领团队成功完成颈椎肿瘤椎体全切除钛网重建前后联合内固定术 , 该手术属于脊柱外科领域内极高难度和高风险的手术.......
去年年末 , 53岁的段大叔被“颈部疼痛 , 四肢麻木伴双下肢踩棉感”折磨的夜不能寐 。 半年来 , 他辗转多家医院 , 行按摩、理疗均不能有效的缓解病情 。 经人介绍骨科二病区找到关凯主任 , 才得以确诊为颈椎脊索瘤 。 手术脊索瘤恶性程度不高 , 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椎体是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 而这样的手术在市一院乃至咸阳地区都无人敢尝试 , 风险和难度都是最高等级!最终 , 关凯亲自为患者手术 , 完成颈椎肿瘤椎体全切除钛网重建前后联合内固定术 , 术后患者下肢踩棉感也消失 , 而且走路明显比术前有劲、稳当!
“天生要做医生的”
从业24年来 , 关凯从一个普通医师成长为咸阳脊柱外科领域专家 , 甚至将骨科高难度手术做成稀松平常 , 可以说 , 他的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脚踏实地 。
关凯说:“要成为一个医生 , 好像是天生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陕西是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 。 老乡们把大骨节病称为“柳拐子” , 患者站不直 , 走不稳 , 长不高 , 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 此病不除 , 生活全无 。 作为骨科大夫的关恩岐深入洛川一代 , 志除病根 , 行医乡里 , 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尊敬 。 因为从小看父亲关恩岐诊治病人 , 关凯萌生并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
“要当大夫就是对病人负责 , 对病人负责不是光嘴巴说说 , 要用扎实的技术为病人祛除病痛 。 ”这是关恩岐在关凯从医后对他说的一句话 。 不难看出 , 这既是前辈对后辈的告诫 , 更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
1988年 , 关凯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 , 来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工作 。 他穿梭于病区和手术室、不间断到顶尖骨科医院进修、想方设法学习国内外高水平手术......就这样 , 关凯每天在创新理念和引新技术上忙的不亦乐乎 。 此时 , 埋头跟“脊柱”打交道的关凯并不自知 , 他所做的事情为他在之后开创的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首例新技术、新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一个决定也许会改变患者的一生
关凯有着外科医生敏捷的逻辑思维:他语速不快 , 但交流的时候总能用精准、简洁地表达他的想法 。
在关凯教授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 , 始终坚守着对医学的最初信仰 。 他常说 , “做医生 , 一定要认真和严谨 。 我们的决定不仅仅关系着患者的病情 , 更关系着患者的幸福和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