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区“神针医生”的隐藏身份:国家队队医( 二 )


“训练场地和赛场都很冷,温度在0℃以下。每天早晨5时起床,给队员们做防护,他们乘缆车上山后,我再爬上山去,在赛道下面等他们。”饶静回忆,看到队员们为提高成绩而努力训练,她既敬佩又心疼,主动要求每天到赛道旁守护。
“看到静姐守在赛道旁边,我们特别有安全感,训练时更能放开手脚!”队员说。当时刚刚30岁的饶静,很快成为队员们的大姐,大家乐于和她分享心事。
保障工作结束后,饶静和队员们在微信上交流不断,解答他们的健康咨询、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饶静只要有空就追看比赛,在屏幕上寻找队员们熟悉的身影。
“刚刚重温了2月5日赵洋的比赛视频。这次北京冬奥会,他是首位代表中国队站在冬奥男子雪上技巧赛场运动员。我观察发现,与2019年相比,他的进步非常明显,而且资格赛第二轮的滑行时间比第一轮更短,动作也更为流畅。”提到曾并肩奋斗的队员们,饶静仍为他们感到骄傲。
用“国家队”经验服务社区居民
在社区工作,和在国家队工作,分别是怎样的体验?
饶静分析,在市武昌医院和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接诊的多是颈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疼痛患者,以及部分急性扭伤患者。除了做针灸、理疗等专业治疗外,她常要求大家少活动、多休息,让受损部位充分恢复。
但在国家队进行运动保障工作时,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为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遇到急性运动损伤,必须第一时间处理,达到快速康复效果,尽量不影响训练进度。
“为国家队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这段经历令工作经验增加,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饶静说,在国家队工作时,她学会不少运动康复的专业技巧,现在为社区居民做健康教育时,她会把这些好方法教给大家。同时,她也把国家队的“治疗效率”带到社区医院:每次治疗,都要设法收到成效。
因为在运动康复方面特色突出,饶静在武汉市武昌医院中医康复科的多位同事都曾当过国家队队医,分别为国家花样滑冰队、国家曲棍球和足球队提供过医疗保障服务。同事们交流感想时,都有和饶静差不多的感悟:看到运动员们不懈拼搏的比赛日常,顿觉当医生也不能局限于完成日常诊疗,得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步。
完成国家队医疗保障工作后,饶静申请到医院120急救站工作,时刻准备着为患者提供急救,丰富应急经验;调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后,她又开始研究新课题:怎样运用中医改善青少年近视。“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运动员,都要积极打破界限、突破自我。”饶静说。
文/王春岚 李俊 崔毅 周绮书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