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疲惫乏力没精神,并非节后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慢性疲劳( 二 )



整体辨证 , 分期论治
中医团队认为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往往兼有多种病机 , 虚实夹杂 , 而非单纯一证 , 故单用一种治法实难奏效 , 如单用扶正 , 则邪气益盛 , 单用祛邪 , 则正气益衰 。 因此该病可分期辨证论治 。
该病初期 , 正气未虚 , 以邪实为主 , 多由水湿阻滞 , 肝气郁结所致 , 法当健脾祛湿、疏肝解郁;疾病中期 , 正气渐虚 , 患者出现气血失荣之象 , 且久病之人 , 往往有气血瘀滞 , 故当攻补兼施 , 治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病至后期 , 病程迁延 , 终致肝肾不足 , 脏腑亏虚 , 故以补益肝肾为主 。
处方用药方面 , 中医团队善于根据辨证随时调整方药剂量 , 讲究个体化治疗 , 于辨证施治时从整体情况着手 , 根据病人病情之邪正虚实 , 择其相应处方用药 , 尤其重视顾护脾胃 , 同时兼顾他脏 , 以此来调整阴阳平衡 , 取得良好疗效 。
病例分享
范女士 , 37岁 , 2021年3月初诊 。 主诉:春节假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疲劳乏力 , 伴素体腰酸腰痛 , 当时未予以重视 , 其后疲劳乏力症状迁延不愈 , 后前往医院体检 , 但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 现症:患者自觉疲劳乏力 , 伴腰痛 , 眠差 , 胃纳一般 , 1周腹泻2~3次 , 经行时偶有腹痛 , 舌淡、苔白腻 , 脉沉滑 。 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 , 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为主 , 兼有气血及肾精不足 , 拟化湿利水 , 健脾和胃 。 予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 处方:茯苓、炒谷芽、炒白扁豆、炒薏苡仁、泽泻、桑白皮、大腹皮、桂枝、车前草各、猪苓、陈皮、干姜 。 7剂 , 每天1剂 , 水煎分2次服 。
【慢性疲劳|疲惫乏力没精神,并非节后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慢性疲劳】二诊:患者诉各症状虽有所缓解 , 但仍有腹泻、疲劳感及腰痛 , 舌质红、苔稍腻 , 以资生丸加减 。 处方:党参、炒薏苡仁、杜仲、桑寄生、炒白扁豆、白术、茯苓、山药、神曲、麦芽、芡实、陈皮、生山楂、狗脊、藿香、砂仁、木香、炙甘草、黄连 。 7剂 , 每天1剂 , 水煎分2次服 。
三诊:腹泻减 , 胃纳佳 , 然仍有疲劳乏力、腰痛 , 舌质淡、苔薄白 , 脉细弱 , 处方:黄芪、仙鹤草、炒谷芽、盐杜仲、桑寄生、茯苓、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白芍、红枣、续断、菟丝子、狗脊、牛膝、炙甘草、干姜、肉桂 。 7剂 , 每天1剂 , 水煎分2次服 。
四诊:患者腰痛缓解 , 余症若失 , 后持续服用14剂善后巩固 。

按:该患者因平日工作繁忙 , 生活作息不规律 , 加上春节期间生活饮食不规律 , 终使脾胃虚弱 , 不仅使得水谷精微运化无权 , 气血亏虚 , 亦致水湿内停 , 困阻脾土 。 同时 , 患者素有肝肾亏虚 , 多种病机共存 , 虚实夹杂 。 初诊之时 , 患者患者水湿之象较重 , 且正气尚存 , 故先以祛邪 , 治以健脾利水化湿 。 二诊之时 , 患者湿邪已去 , 脾虚仍在 , 舌质偏红 , 尚有热象 , 故以健脾、除湿、清热三者并行 , 达到补而不留湿、除邪不伤正之目的 。 三诊之时 , 患者水湿既除 , 邪气已去 , 然长期脾胃虚弱兼工作繁忙之下 , 气血亏虚 , 故后以扶持正气 , 辅以补益肝肾 。 四诊之后 , 患者气血渐复 , 症状渐消 , 故以补益肾精以巩固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