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疲惫乏力没精神,并非节后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慢性疲劳

慢性疲劳|疲惫乏力没精神,并非节后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慢性疲劳

文章图片

慢性疲劳|疲惫乏力没精神,并非节后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慢性疲劳

文章图片

慢性疲劳|疲惫乏力没精神,并非节后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慢性疲劳

文章图片


春节假期已经过去接近两周的时间了 , 许多人也纷纷回到工作或者学习当中 , 但很多人发现 , 即便已经过去十来天 , 但自己仍感到一系列不适 , 如每天起床困难 , 上班学习精神萎靡、乏力 , 即便是休息时也不想动弹 , 甚至是出现情绪上的问题 , 如易怒 , 抑郁、焦虑等症状 。 很多人认为这是节后综合征 , 只要再适应一段时间就会好转 , 殊不知这可能是慢性疲劳 。

慢性疲劳
现代医学认为 ,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体力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 常伴睡眠紊乱、焦虑抑郁、乏力、低热、咽痒或咽痛等症状 。 它与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十分类似 , 不同是的 , 节后综合征在经过短暂调整后便能的到好转 , 而慢性疲劳的症状则是长期持续的 。 然而由于慢性疲劳病因复杂 , 因此现代医学对于该症治疗效果不佳 。
慢性疲劳在中医中属于“虚劳”“百合病”“郁证”等范畴 , 多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禀赋薄弱等 , 导致脏腑功能受损 , 气血阴阳失调 , 出现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阳气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 , 甚至气血阴阳俱虚所引起 。 其病机较为复杂 , 可涉及五脏六腑 , 其中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

慢性疲劳 , 多与肝脾肾相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 , 人体阴阳二气亦随自然之气消长盛衰 。 而身体脏腑功能也会顺应四季进行调整 , 尤其是春节过后的早春期间 , 此时冬季寒气未退 , 春季湿气渐起 , 加上假期期间 , 人们刚经过辛辣、油腻、烟酒以及熬夜等多种因素影响 , 此时脏腑功能极易出现失调 , 从而导致慢性疲劳的发生 。
1、脾虚湿盛
中医团队强调 , 脾胃为后天之本 , 乃气血生化之源 , 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 其气血亏虚之主因可归结于脾胃运化失常 , 脾主运化 , 在体合肉 , 主四肢 , 全身肌肉皆依赖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 , 才能壮实丰满 。 因此脾虚之人 , 往往易受湿邪侵袭 , 湿为阴邪 , 湿盛则阳微 , 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 而脾喜燥恶湿 , 湿邪重浊黏滞之性 , 使得二者互相纠缠 , 疲劳乏力之症更加长久难愈 。

2、肝郁气结
肝主疏泻 , 肝气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 , 促进津液气血在全身的输布以及辅助脾胃之运化升降 , 因此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情志的调达与本病的发病与否密切相关 。 而春季肝主生发 , 许多学生以及上班族受学习以及工作影响 , 更易使得情志失于调畅 , 导致肝郁气结 , 从而影响其身心 , 导致肝的疏泻功能出现异常 , 从而影响到脾胃运化与气血津液的输布 , 出现因郁滞而致虚之症状 。

3、肾精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 , 生气之根 , 主生长发育以及脏腑气化 , 推动调控各脏腑的生理机能 。 精者 , 身之本也 , 何教授认为 , 肾精充足 , 则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 , 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发挥 , 若肾精不足 , 则机体活动功能低下 。 倘若生活不规律 , 劳累过度 , 皆可影响到肾的正常生理功能 , 导致肾精与肾气逐渐衰减 , 躯体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四肢乏力、腰酸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