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调节好心理 迎接新学期

【生活|调节好心理 迎接新学期】按照市教育两委安排 , 全市中小学生明起正式返校上课 。
最近 , 一位家长跟笔者讲 , 他的孩子这几天总说浑身疼 , 去不了学校上课 , 带孩子去医院看了 , 医生却没发现什么问题 。
其实这种“没病闹病” , 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躯体化现象” , 即在遇到生活困境及心理压力难以化解的情况下 , 潜意识里让心理压力转化成某种躯体症状 。 可见 , 孩子“闹病”是一种无意的潜意识活动 , 是心病跑到身体上的躯体化现象 。 细想起来 , “闹病”原因很简单——悠长假期马上结束 , 紧张的学校生活即将开始 , 会给一些孩子带来焦虑 。
怎么对待孩子的“没病闹病”?一是调节认知 , 即通过亲子深入沟通 , 使孩子相信躯体化现象不是治不了的“病” , 引导孩子看清自己的心理问题 , 不再扮演病人 , 进而面对现实问题 , 想方设法调整心理 , 减缓压力;或通过心理咨询 , 解开心结 , 消除症状 。 二是调节行为 , 即促成孩子的积极行动 , 哪怕还有症状 , 也要带“病”走出家门 , 走进学校 , 与同学一起开启学习生活 。 除了孩子的坚定自救 , 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 比如 , 当孩子出现症状时 , 不再给予特别的关心和优待 , 让孩子感觉在家里还不如回归学校 。
此外 , 更根本的是 , 家长不要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过于焦虑 , 而要注意调整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值 , 给他们创设一个和谐、平静、快乐的成长环境 。